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09))

——印度尼西亚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7日   第 06 版)

  图为印度尼西亚日惹的普兰巴南神庙群。
  本报记者 汪 莹摄

  国服“巴迪”衫

  印度尼西亚的国服是传统民族服装“巴迪”(Batik) 衫,一种腊染纺织品,绘有图案,并绣以金丝等作为点缀。正式社交场合,男士穿巴迪,深色裤子,头戴黑色无边礼帽,或扎头巾。

  按照传统,男子到了成年就应戴上无边黑色礼帽。外出或参加庆典时,喜欢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短剑),据说可辟邪驱秽,同时也是社会地位和风度的体现。

  男士在办公室工作时通常穿西装、白衬衫并打领带;参观清真寺需衣冠整齐,不可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较多的衣服,进门前需脱鞋。

  女子着装朴素、大方。她们喜欢佩戴首饰,如项链、耳环、手镯、别针等。女士在办公室上班时,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在社交场合,女士一般是裙装,配丝绸披肩。

  印尼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罩。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穿袜子,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女子爱穿高跟鞋。

  餐饮有特色

  印尼人的主食多为大米、玉米或薯类,也吃面食,如面条、面包等。菜肴多为鱼、虾、牛肉等制品,但不爱吃海参。喜辛辣和油炸食品,调味时会加多种香料。

  穆斯林不吃鱼肚及带骨、带汁的菜肴。他们只在宴会上使用刀、叉等,平时习惯用手抓取饭食。手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口中。饭桌上常放一罐清水,不时将手指沾清水,以免米饭粒粘在手指上。

  印尼人不喜热饭、热菜、热汤,饭后习惯喝咖啡或红茶。餐聚时,常喝凉开水、矿泉水,有时也喝葡萄酒等酒类,但一般不喝烈性酒。

  他们把客人来访看作荣幸,即使客人突然造访,来不及准备,主人也会想方设法端上一些食品,热情招待来客。

  等级观念强

  文雅、谦恭、和蔼是穆斯林公认的美德。在印尼,见面常行握手礼,但一般不主动与异性握手。合十礼也很流行。穆斯林行礼时常伴随阿拉伯语的问候:“愿真主保佑你”。

  在印尼,尊卑、上下、长幼等级观念强,对成年男子一般称呼“Park”(“老伯”、“您”、“先生”之意)。下级对上级,即使后者年纪较轻,也应称呼“Park ×××”。在长者、上级、客人座位前经过,要弯腰并将右手伸至右膝处,以示敬重。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最好以其正式头衔相称。通常不宜询问印尼人的姓名。男子有互称兄弟的习惯。

  印尼人待人讲究谦恭,不讲别人的坏话,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中不可缺少的礼貌。

  婚俗与习俗

  印尼许多乡村,其婚俗是女娶男。当婚礼结束时,新郎新娘及家人使劲往客人身上泼水,用以祝福客人“一路平安”。

  巴厘岛上的妇女搬运物品,习惯将物品叠放成塔状,放入托盘顶在头上。头部神圣不可侵犯,摸别人的头,被认为是侮辱和挑衅。

  他们忌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礼物或递交物品,实在腾不开右手,不得不使用左手时,一定要说声“对不起”。

  偏爱与禁忌

  当地人偏爱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他们敬蛇如敬神,认为蛇是善良、智慧、德行和本领的象征。厌恶乌龟和老鼠,视前者为春药、侮辱和性的化身,认为后者不仅肮脏,还会带来瘟疫和灾难。

  在公共场合拥抱和亲吻,被视作粗野、没有教养。用餐完毕,出于礼貌,应在盘子里留点食物。在街上走路时,不可吃东西。

  爪哇岛上的居民,晚上出门忌吹口哨,认为这是下流举止,会招来幽灵。

  牛斗不致死

  印尼斗牛与西班牙斗牛不同,是牛与牛相斗。赛主为了使自己的赛牛取胜,把它打扮得十分威武,把牛角削得十分尖利,并且给牛灌上药酒,使其兴奋,还把牛在阳光下曝晒,使其暴躁。斗牛开始,先牵一头母牛进场,再把参赛的两头公牛分别从两边牵入场内。两头公牛见到母牛,便会疯抢母牛。这时人们把母牛迅速牵走,两头公牛便怒目相向,一场凶猛的决斗便开始了。牛牛相斗,分出胜负即止,一般不致使牛死亡。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在澳洲商界闯出一片天(海外纪闻)
外国礼俗面面观(礼仪漫谈(209))
“怦然泪下”的写法不妥(杜老师语文信箱)
五种情形下行李暂不予放行
期数:391 责编:张燕萍 汪 莹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