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关法,索菲娅·乌舒罗娃来到中国,邂逅了爱情,并定居西安。
12年来,她养育了6个孩子,辅助丈夫事业蒸蒸日上。作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她与中国法律界人士合作,用法律服务为新丝绸之路建设保驾护航。而由她自己主持拍摄的纪录片《丝绸之路上的爱情》也获得中哈两国政府的认可,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索菲娅·乌舒罗娃在《哈萨克斯坦女博士的中国情缘》一书中,记录了她初来西安的所见所闻和对丝路起点的最初认识。
索菲娅·乌舒罗娃写道:
至今我还记得,我们快到西安时,看到了环抱西安的古城墙的轮廓。起初我住宾馆,以后搬进了我弟弟朋友何成提供的住房,再后来换到了条件更舒适些的另一家宾馆。
到西安后,我拜访了我们家的熟人。以前,跟里纳特认识的一些陕西企业家,他们常到阿拉木图并住在我们家。其中有叶海庆、方煜和老熟人张璠——当年他帮助组织了第一批哈萨克斯坦大学生来西安学习。这些人又介绍自己的熟人和我见面认识。这样,我的交际圈一天天地在扩大。
我当时不懂汉语,自然也不会说汉语。不过,我在此之前学会了三句话:“你好”、“谢谢”和“再见”。我走到哪里都有翻译:里纳特和他同学何成。后来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学生艾玲和中国姑娘马晓迪也帮我交际。
自然,我参观过当地的名胜古迹,还真不少。首先,便是城市中心的钟楼。中国人常说:“中国是中央之国,西安是中国的中心,而钟楼是西安的心脏。”钟楼是用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术建造的,它位于四条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四条大街通往四个方向。按照规定,西安古城墙内禁止建造高过钟楼的大楼,以凸显其城中心的地位。
不远处坐落着鼓楼。如果说报警的钟声是在敌人逼近之时才敲响,那么急促的鼓声便适用于任何情况。这里有一个穆斯林居住区,在众多清真寺中,有中国最古老的四大清真寺之一——西安大清真寺。当初它曾经是皇宫,后来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沿丝绸之路来到这里的商人们。对于我们成长在中亚的人来说,这座清真寺显得非同一般。阿拉伯文的《古兰经》被刻在祈祷大厅四面墙壁上的30块木板上。
在西安“城里”,你会看到很多天主教堂和新教教堂,甚至还有东正教教堂。因此,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西安(古代叫“长安”——长治久安)历史的悠久,它曾是统治中国的21朝代的13朝古都。
或许正因为如此,丝绸之路才从这座城市开始。正是沿着这条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到了中国。而世界各国的商人把海外产品运到了中国,在大唐西市上进行交易。说到买卖东西的西市,汉语里的“物件”就叫“东西”,是由表示方向的“东”和“西”两个汉字组成的。今天,西安正在唐代西市遗址上建造集市场、宾馆、影剧院、娱乐中心、博物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在城里,你会看见两座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纪念碑。
一座为纪念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中国探险家、旅行家、军事长官张骞而立。当年他受命率领一支考察团队前往草原地区,10年后返回汉朝皇宫,向皇帝禀告后,他不但没因使团覆灭而被处死,反而得以重新装备再度西行。原因何在?他向皇帝讲述了在遥远的草原上看见的马,它们不仅体形美而且耐力好,流出的汗水像鲜血一样通红,脖子的曲线像天鹅一般漂亮。中国那时没有漂亮的马匹,本地品种的特点是:矮个头、大耳朵、短尾巴(典型例子就是秦始皇兵马俑里的马)。有些人仅仅用它那美妙的名字来体现丝绸之路的美妙,对我而言,这条路上则布满了数以万计无名战士的骸骨,他们跟随长官无条件前行、驻留,以保护一条条商路免受强盗威胁。
还有一座雕刻着骆驼商旅的纪念碑,位于城市的西部。或许有些主观——我在上面看到了苏联雕塑学派的影响。
其实,西安有许多与苏联有关的工程。二战直到中苏关系破裂,许多苏联专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许多街道都是依靠他们设计和修建的——宽阔而绿树成荫。老住户解释说,这个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设计和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