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身在海外 难忘乡音

华人奏响中国韵律

焦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4日   第 10 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自古以来,民族音乐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礼乐之邦,中国的传统民乐一直被看做是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民乐如同久违的“乡音”;对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说,民乐也是了解中国人民的“窗口”。如今,一些华人艺术家正在海外演奏着中国的传统民乐,让外国听众和华侨华人聆听中国特有的韵律。

  出身民乐世家的古筝演奏家陈希垚就是其中的代表。陈希垚是首位因民乐获得新西兰“天才移民”签证的中国人。他8岁就开始学习古筝,高中时期旅居新西兰,并和几个中国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他的乐队将西方的摇滚乐和传统的中国民乐结合起来,成功地让更多的人熟知了中国民乐。

  陈希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道:“古筝也可以有新颖的形式、激情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他的乐队一直以来都在尝试将民乐的细腻与重金属的激情结合起来。他认为:“用重金属的形式来宣传中国民乐,这种结合可以让当地人在不觉得突兀的情况下更好地接受,从而被感染,喜欢上中国音乐。”

  深信不同乐器、不同风格、不同乐种会碰撞出不一样火花的陈希垚,未来还准备将古筝融入到西方的话剧、音乐剧中去。陈希垚称:“祖国的文化被外人认可的时候,我会倍感自豪。”

  同样地,悉尼华人赵奕、赵超英夫妇也在海外传播着中国民乐。夫妇二人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澳大利亚,多年之后,他们聚集了一些爱好音乐的悉尼华人,在当地组建了一个中国风的“民乐坊”。据介绍,这支成立不过5年的民乐团,已经登上了当地电视台元宵晚会的舞台。不久前,他们作为悉尼知名的民乐团体,还受邀参加了悉尼中国总领事馆的华侨联欢会。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熟悉的旋律在悉尼市郊的一间仓库里悠然响起。在乐队指挥的带领下,在二胡和笛子的伴奏下,赵超英和几个民乐爱好者一起敲击着扬琴,享受着难得的“老来乐”。

  赵奕、赵超英夫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第一代华人故土难忘,乡音难改。但第二代、第三代中的很多人英文说得比中文还溜。”因此,他们搞民乐团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华人后代认同自己的文化。一些华人驱车四五个小时,将孩子送到他们的民乐团学习民乐,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忘记自己的根”。

  在主流西洋艺术世界中,中国民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然而,通过一代代华人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创新,如今中国民乐正在“走出去”,世界各地也正在上演着中国的民乐盛宴。

精准保护华人安全(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华人奏响中国韵律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为侨办证
美华侨筹备首次自驾环球飞行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