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工匠精神为劳动者增添荣光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8日   第 07 版)

  自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引发媒体和民众热议。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手工皮具、日本的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这些代表着工匠精神的产品近年来备受国人追捧,鞭策“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其实,工匠精神不只限于制造业,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少不了这种精神。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为了把99%提高到99.99%,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专注寿司近60载,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成为业界传奇。为保证食材水准,他对供货商要求十分严格,鲔鱼供货商只供应鲔鱼,虾的供货商只卖虾;为保证米饭口感,煮饭时要施加巨大的压力,盖子重到需要两只手抬,上面再放一大锅水;为了让章鱼肉质变软、具有香味,至少得花40分钟给章鱼做按摩。客人在小野家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厨师孜孜不倦、力臻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这样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民族性格,让“德国制造”成为品质的代名词。鲁迅先生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说,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病就不能救中国,而日本人的认真态度就是治这种病的灵药。鲁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践行着毫不马虎的认真精神。萧红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对待任何小事都一丝不苟,这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

  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踏实坚守。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曾经说过:“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正如他所说,制表匠的工作繁琐而枯燥,如果没有高度的耐心和专业、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几个世纪过去了,瑞士手表一直以其制作精巧而享誉世界,这背后是一代代制表匠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磨、细致雕琢,是他们在长年枯燥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坚守。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工匠精神正是劳动者最可宝贵的品质,它就像璀璨的明珠,为日复一日的朴实工作增添荣光与价值。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4月24日,李克强寄语四川雅安芦山学子:“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功利,多一份坚韧执著,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取得令人尊敬的成果。而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将赢得持久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昂扬的姿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呼唤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为劳动者增添荣光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