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恢复老巷格局 传承京味文化

北京鼓楼大街“织补”现旧貌

郑 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6日   第 05 版)

  北京钟鼓楼

  纵横交织的胡同四通八达,京味十足的传统四合院错落有致,再加上四处点缀的古树和绿地,尽显老北京的旧城风采。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织补项目公众参与意见采信情况的通告》,为恢复因地铁建设拆迁而缺失的历史风貌,鼓楼大街一带的胡同街巷格局将通过“织补”逐渐恢复。未来,在北京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周边,旧有的胡同、院落将重现京味。

  所谓“织补”,就是在已经拆迁的区域,以原有的胡同、院落为基础,重塑该地原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存在一些矛盾之处,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民俗学专家高巍认为,像这样的织补修复工作,能够再现古都风貌,使胡同文化尽可能地传承下去,凸显出北京的历史文化魅力。

  周边居民对这样的织补项目均表示关心和支持,借着此次项目征求意见的机会,很多居民提到了胡同内行车不便的问题。“在这里头开车还真是一门技术活儿。”刘先生指着后视镜上的一道刮痕告诉笔者,“我这辆车的车身比较宽,胡同里会车和停车都很困难。你看这条刮痕,就是前几天在胡同里蹭掉的。”

  对此,北京市规划委曾就这个区域的织补方案进行过公示。此次织补方案提出,在保留历史街巷肌理的同时,会在恢复过程中适当拓宽、疏通胡同,如中绦胡同、玉阁胡同、玉阁三巷、国旺西巷,将由原来的3米到5米,调整为7米。此外,北京市规划委也表示,由于胡同内空间局促,可承载的交通量有限,在历史文化街区内鼓励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

  大大小小的胡同承载着古都的历史文化。但也有居民建议,这个地区的住宅比例过高,是否应当充分挖掘地区旅游、商业价值,学习前门、大栅栏作为特色小吃和传统商业街。住在玉阁三巷的王女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商业街到处都可以建,但北京胡同一天天地在消失。我在胡同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骨子里对它的情感是没办法割舍的。”

  “胡同的本质是居住空间。如果把它开发成商业用房,一方面会使周围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高巍认为,织补项目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也标志着全社会保护文化的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保护文化成为了公众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责任。

  实际上,根据《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要求,在城六区内禁止新建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北京市规划委指出,该区域与前门和大栅栏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商业氛围不同,历史上这里先后作为兵营和普通民居。因此,将此地设计为以居住为主、商业文化设施为辅的功能是合理的。

  另外,为满足公众的休闲需求,项目方案中设计了多个小尺度的“四合院公园”、“胡同公园”等公共绿地,保障开放性,提供集散空间。

北京再启“公厕革命”(聚焦京城)
初到清华记(历史名人话京城)
北京鼓楼大街“织补”现旧貌
朝阳“城市书房”落成
首博征集老北京物件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