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一次有益的“吐纳”之旅(开放谈)

锡 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6日   第 11 版)

  全世界小朋友都熟悉的迪士尼,今年夏天在上海浦东的新家即将开门纳客。中美文化的这次携手,经过了10多年的磨合、互融也包括妥协,最终不但呈现了有中国特色的迪斯尼,让中国的孩子们在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背景中,结识唐老鸭与米老鼠,也再一次打开了一扇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小小天窗。

  中国改革成就之巨大令世界瞩目,而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我们在为国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方面,还有许多“短板”要补。

  同样是在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深受追捧,人们对世博期间参观者惊人的排队长龙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排队七八个小时,不为果腹或任何物质欲望,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这份热情令人感动,也带来反思。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文化需求也在迅速放量。因为社会阶层利益诉求的多元,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世博的排队长龙是一种警示:国人文化渴求旺盛与文化供给相对贫乏形成巨大反差。

  世博,给中国国民提供了一次睁眼看世界的机会,迪士尼则是又一次东西文化之手的隔洋相握。从世博到迪士尼,中国高效率引进优秀文化娱乐产品,这是有底气、有自信、有包容的心态的体现。

  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取决于制度设计与决策者的开放程度。决策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战略谋篇布局,力求满足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国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饥渴。“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经济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文化同样要在开放中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

  迪士尼在上海安家的过程,就是一次有益的“吐纳”之旅。唐老鸭认识了中国公主,甚至“学习”诗经,学习中国的高效率;而在共建迪士尼的过程中,外方的管理模式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也使中方获益……透过迪士尼林林总总的热闹欢乐,让人看到文化需求的多元,市场选择的力量,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延展能力,以及对本土文化的尊敬姿态。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引进。既要开放包容,也不妄自菲薄——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两个要义。

  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文明,是为了使中华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是失魂;排斥世界文明,闭关锁国,没有底气没有自信,那是落魄。倘若文化上“失魂”、“落魄”,枉有经济实力铸就的强劲骨骼,走得再快,也有陷入泥沼的危险。

  2004年习近平在浙江时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吸取了天地精华及多元营养之后,我们能否精心打造出拥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呢?

  有五千年厚重历史的中国,堪称遍地风流。先人为我们,也为世界留下了厚重、绚烂而奇瑰的敦煌、故宫、三星堆,今天的中国又能为后人留下怎样的文化结晶?毕竟,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表现在国民素质与文化积累上,那是民族的精气神、感召力与凝聚力。

中国元素装点上海迪士尼
一次有益的“吐纳”之旅(开放谈)
责编:罗 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