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供给侧改革中的安溪剪影

吴清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2日   第 06 版)

  弘桥智谷电商园物流

  这个春天,“大动作”在福建省安溪县频频亮相:大坪金刚山泉厦雄狮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综合开发建设合作签约,项目总投资138亿元;晶安光电扩建工程、天电光电湖头光电基地等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0亿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三安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LED植物工厂项目4月底进入设备安装调试……

  “十三五”开局的蓬勃态势,是安溪发力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剪影,开启绿色发展模式,坚决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剩余”的老旧产业,培植“高科技、高品质、高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淘汰“僵尸企业”

  驱车行驶在安溪县官桥镇的铁峰山下,道路两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山上,一个个采石坑里,一丛丛树苗茁壮成长。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遍布着石材开采遗留下来的块块“疮疤”。

  石材、水泥、钢铁,曾是安溪的主导行业。在安溪人心中,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但也藏着隐痛。

  “退出或压缩老旧产业,牺牲近5万个就业岗位和3亿元以上的财税收入。但从长远看,却为培育新兴产业腾出了宝贵空间。”面对一些人的迟疑和摇摆,安溪县县长高向荣态度明确:壮士断腕,坚决淘汰、压减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一场清理“僵尸企业”的行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过去几年,安溪率先在福建全省完成石材行业退出;关停全部立窑生产线,小水泥全面淘汰;关停20多家落后和污染严重的钢铁企业;黏土机砖厂、造纸生产线、矿业落后生产线等,全部淘汰……

  “随着石材厂的叫停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的实施,采山之痛、污染之源已成为历史。”县委副书记刘林霜表示。

  在去产能的同时,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降低成本的脚步也在同步推进。在技改后的三安钢铁公司回收车间,密密麻麻的管道几乎占据了大半个车间。据工程师汤聪介绍,这些管道是高科技碳素环保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三废”电力。“环保设备投入4亿元,但是,依靠‘三废’收获的效益每年超过6000万元。”汤聪说,在钢铁业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去年仍纳税2.09亿元,实现利润7000多万元。

  “三高”产业崛起

  淘汰“老三高”,发展“新三高”,是化解产业“空心化”的必经之路。

  5年前,弘桥智谷所在地聚集了40多家石材加工厂,晴天石粉飞扬,雨天道路泥泞。石材行业退出后,随之而来的是闲置几十万平方米的废旧厂房。

  盘活这些闲置资源,安溪独辟蹊径。2014年,安溪引进福建省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设施配套最全的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弘桥智谷电商园,把这片区域改造成了“创业追梦人”的创业平台。

  一年来,这片沉寂的废旧厂房“青春复燃”。据厦门弘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强介绍,目前,园区已投入4亿多元,240多家企业及网店入驻,日均发货量达到5万多单,交易额410多万元。

  除了“腾笼换鸟”,安溪还抢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去年初,EC产业园开始运营。而这个华东华南最大的数据中心,前身也是一片石材加工厂。

  “EC产业园拥有国际最高T4等级的高可用数据中心。目前,产业园已承接一批企业入驻。”安溪县委常委许锦青介绍说,到2020年,该产业园将建成5个以上行业应用“云服务”公共平台,成为海西最大的工业制造“云服务”中心。

  2015年,安溪县实现GDP424.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4.5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十三五”期间, “五大产业园区”产值有望达800亿元、利税30亿元。这两组令人振奋的数字,让人们对安溪县供给侧改革更加期待。

晋江借势华丽转身
供给侧改革中的安溪剪影
龙岩与闽省属国企项目对接
福建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
抗洪救灾搜救演练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