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16日 星期六

水波吟咏里的清江浦(擦亮旅游地标⑥淮安·清江浦)

本报记者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16日   第 12 版)

  市民在文庙里赏玩工艺品

  清江浦内分布着许多名人故居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先生是江苏松江人(今上海市松江区),据《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王季思先生的跋文介绍,早在浦江清读书期间,就有中文系学生出上联“浦江清到清江浦”,求下联,无人能对。后来有人将“到”字改为“游”字,更是易一字而点睛:回文联,偏旁要一致,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堪称绝对。至今也没有让众人皆信服的下联。

  联中的清江浦是江苏淮安市主城区清河、清浦两区的古称,自1415年开埠以来,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作为一座傍运河而生的城市,淮安城中许多痕迹都与运河息息相关,“清江浦”也不例外。

  一座城市的历史标本

  清江浦原是水名。京杭大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河段称为里运河,里运河流经淮安清浦区的一段就是清江浦。

  春秋时期,吴国开凿连接长江、淮水的邗沟。隋炀帝时,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挖通,至此,黄河、淮水、长江三水相通。宋转运使乔维岳为了漕运方便,开辟从末口到泗口的沙河,“以避淮水山阳湾之险”。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漕督陈瑄走访当地群众,寻沙河故道,加以疏浚,易其名为清江浦。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里运河。

  陈瑄重浚清江浦时,还就河筑堤,建筑了新庄、福兴、清江、移风4道闸。后来新庄闸以下日渐淤塞,于是在清江闸下游筑坝,称仁义坝,也就是今天的水渡口。清江闸扼运河之咽喉,是跨运河的唯一陆上通道。自明代起,每年由江南运往北京的漕粮达四百万石,必经清江浦转运。于是,近浦之地渐渐兴起,成为“侨民宿贾,巨室鳞次”的通商大埠,称清江浦镇。

  明代方尚祖作诗《清江浦》,反映了清江浦当时的繁华景象:“高台纵目思悠悠,排泣当年胜迹留。树绕淮阴堤外路,风连清口驿前舟。晴烟暖簇人家集,每挽均输上国筹。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清江浦画传》的编辑在拜访一位画家时,偶然间在他家看见一本《大清帝国城市印象》,上面就印着英国铜版画家根据游记文字绘出的清江浦上千帆林立的景象。近代以来,海运和铁路兴起,水运渐渐失去优势,往日回响在清江浦的喧闹也日渐消散。

  而今,陈瑄所建的清江大闸依然静立在里运河之上,注视着600年间的风云流转。清江闸也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清江大闸成为其中的一处重要遗产点。

  一段活着的文化记忆

  600年的历史很长,每每有外地游客来到淮安,总是会向当地人打听,哪里可以全览这座运河古都的历史风貌?可就连上了年纪的“老淮安”也难以答出一二。2015年,清江浦记忆馆在清江浦境内的中洲岛上开工布展,并于2016年春节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在这个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展馆内,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展现了600年清江浦城市发展的脉络,重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微缩的城市里纵横着十里长街、东西大街、花街等街道,铺排着鳞次栉比的店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清江浦接纳了无数走南闯北的人,他们沿着运河来到这里,也带来了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南腔北调。东西大街仍在,那是淮安人心目中最经典的城市中心,如今,现代、时尚的店铺在“老街”上服务着市民生活。

  “民以食为天”,粮食总能牵动一座城市最敏感的神经。这个微缩城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常盈仓和丰济仓两座粮仓。从明初到清末,清江浦一直是运河漕粮重要的储存、中转之地,因而有“天下粮仓”的美誉。今天,沿着城区里的里运河行走,离清江大闸不远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常盈桥”,便是得名于当年清江浦的常盈仓,它是运河沿线最大的粮仓之一。丰济仓位于西大街,原来的地面建筑已杳无踪影,但是门前可见刻着车辙印的石板路。

  78岁高龄的市民刘大妈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参观完清江浦记忆馆,不禁感慨: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才知道淮安城是什么样子,清江浦有这么多的故事。老摄影人顾树青用镜头记录下了淮安城的变迁,如今这些影像记录都被收录进《清江浦画传》,一幅幅画面帮助许多“老淮安”重新找回了在街巷中游玩的童年。

  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

  清晨6时30分起床,简单洗漱后,沿着东大街、淮海南路、漕运东路,步行至大运河文化广场,和朋友们练上1小时太极拳,然后继续向东,来到水渡口附近的一家早点铺,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是淮安人沈大爷坚持了10多年的习惯。日日行走,沈大爷将这一带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早饭过后,沈大爷经常约上几个老伙计站在清江大闸上吹吹风,看看中洲岛的风光。中洲岛是一块介于里运河和越河之间的长三角形半岛,总面积约40亩。这几年,岛上陆续建起清江浦楼、陈潘二公祠、文化中心等仿古建筑,成为整个淮安市的地标性建筑。如果乘坐里运河上的游船,远远地便能看到高耸的清江浦楼。“原先的中州岛上,都是一些破败的房子,跟现在完全是天地之别啊!”沈大爷感慨。

  午睡过后,沈大爷则会从位于东大街的家中,向东步行,前往文庙。清江文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时任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清江浦运河边建崇景堂,始称清江书院,是文庙的前身。如今,文庙所在地扩建为文庙新天地,成为淮安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在这里我还能找到一些过去生活的影子。”沈大爷说,文庙里随处可见售卖旧书籍的书摊、经营古玩的店铺。经营绿色植物和宠物的店铺则常常吸引年轻人前来。休息日的时候,常有家长带着正在求学的孩子,前来拜孔子像,感受文化熏陶。

  正是看重文庙在淮安人心目中独特的地位,清江浦开埠600周年时,传承了近500年的清江浦庙会选在文庙举办。民俗表演、非遗展示、国学演绎轮番上演。清江浦600年的历史在这里与人们亲密接触。

水波吟咏里的清江浦(擦亮旅游地标⑥淮安·清江浦)
旅游演艺需“去类型化”(旅游漫笔)
岩藤农场阅春色
不丹国王“推销”旅游(中国游客访世界)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