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农村淘宝

阿里巴巴的下一块招牌(品牌论)

石 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11日   第 09 版)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恰好是一名创业者,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给你16年时间,你能把你的企业做到多大?创业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集团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本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集团交易总额超全球前三大零售商,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商。

  放眼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赴美上市时便已透露了其未来三大战略,全球化、云计算与大数据、农村电商。其中,农村淘宝不久后或将成为阿里巴巴所擦亮的下一块招牌。也许你会问一句,真的吗?笔者以为然,理由有三:

  首先,农村淘宝的落地拥有“天时”——农村淘宝和国家层面的“互联网+”行动高度匹配,得到各级政府重视。

  2015年3月,“互联网+”成为两会热词,并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年内,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的大力倡导,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农村淘宝为“互联网+”在农村的落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农村淘宝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广。

  其次,农村淘宝的普及坐拥“地利”——农村淘宝被阿里巴巴列为未来三大战略之一,有着强大的战略支撑和资金支持。

  在“关于农村淘宝”的介绍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阿里巴巴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镇村服务站”。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侧重,为农村淘宝在各地农村的迅速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现如今,农村淘宝发展跨入2.0时代,其新提出的“合伙人模式”使得大量年轻人有了回乡创业的热情,在深度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创业、创收。

  再者,农村淘宝的发展占据“人和”——农村淘宝着眼“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有着不断增长的市场潜力。

  由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在阿里巴巴所着力打造的“中国年货节”期间,覆盖全国农村的1.2万多个村淘点销量比平时增长331%,平均每笔订单为262元。不仅是“网货下乡”,让村里人享受到网购商品,农村淘宝还掀起了城里人网购“土货”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进城”。统计显示,阿里“年货节”期间,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小时卖掉3万枚……

  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年增长率高达40.6%。农村网民网购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网货下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伴随着“互联网+”搭线农产品销售、城镇居民日益提高的乡味需求,“农产品进城”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现如今,城市的网购市场已是一片红海,而农村电商的发展仍是一片蓝海。有着庞大用户基数的淘宝网,让许多人对农村淘宝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村还是那个村,但农村淘宝让那个村天翻地覆大不同,因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农村淘宝,势必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下一块招牌。

世界,开门吧!(中国品牌在海外)
阿里巴巴的下一块招牌(品牌论)
责编:汪 莹 邮箱:rmrbzgp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