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

李秀恒:

我对年轻一代有话说(商界传奇)

本报记者 郑 兴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07日   第 12 版)

  图为李秀恒(前排右五)与青年合影。
  资料图片

  图为本报记者采访李秀恒(左一)。
  袁 璐摄

  见到李秀恒时,他刚从两会的间隙抽空出来,鲜艳的红色领带,一副颇为时尚的银色粗框眼镜,容光焕发的笑脸完美地“掩盖”了他已过花甲的年龄。

  “哇,今年我准备的提案多啦,有8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参政议政是李秀恒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无论谈论什么话题,这位心态与面容一样年轻的商人,总会自然地引申到年轻人身上。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他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

  的确,从几十年前香港街头一个不知未来如何的普通青年,到之后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嘉奖,再到如今成为坐拥10亿港元资产的香港金宝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恒的故事对于现在许多正为未来迷茫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本具有说服力的励志教材。而他对于年轻人的关注与忠告,正是一碗值得细细品味的心灵鸡汤。

  

  谈青年的烦恼:

  未来得靠自己创造

  “我们以前出来做事的时候,也是买不起房,没有升职的机会,找工作更难,看不到未来。”谈及过去,李秀恒那双总是炯炯有神的眼睛流露出浅浅的笑意。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茫然和苦恼,几十年前的李秀恒也曾经历过。

  父母都是最为普通的工薪阶层,薪水仅够填补家用;一家四口“蜗居”在5.6平方米的房间里;刚刚中学毕业就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闯荡社会,什么社会福利都没有。那时的李秀恒,身处的境遇似乎更为惨淡。

  “但这不是闹的理由。”说这话时,李秀恒的脸上难得的显露出严肃的神情。他说,他们那个时候不流行找政府或是找关系,而是把责任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如何对自己负责?别无他法,就是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

  从最初一家钟表行的小文员,到日企钟表公司的推销员,在建立自己的全资钟表公司之前,李秀恒经历了长达11年的漫长打工岁月。

  而就是在这十多年间,他不仅在实干中摸透了钟表行业的脉络,为今后自立门户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见缝插针”地边工边读,坚持7年最终拿下美国圣提芭芭拉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如果要比别人强,不能单靠说,必须要有真材实料。”就是凭着这一个念头,看似文弱的李秀恒锲而不舍地在未知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此后的几十年,他凭借敏锐的触觉和开阔的头脑,壮大事业,不仅打造出自己的“钟表王国”,更为香港在整个世界钟表出口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做事要‘靓’。”李秀恒说,在粤语中,“靓”就是高要求。“做东西,我永远要求自己达到101分。”对于从事钟表行业“分秒必究”的李秀恒来说,追求完美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看来,这份努力把他送达成功,而对那些现在还为前途而渺茫的年轻人,这份努力依然有用。

  谈青年的根基:

  借文物识中国文化

  经营钟表公司之外,李秀恒还是一位资深的收藏迷,尤其偏爱中国的瓷器。而谈起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以及通过文物推广中国文化的思考,这位斯文儒雅、颇有“学者范儿”的商人滔滔不绝。

  每次来北京,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等地都是李秀恒的必到之处。他不仅看那里的藏品,还经常将自己的收藏文物借给内地的一些博物馆展览。此前,首都博物馆就曾展出他的7件藏品,其中包括他首件买入的粉彩瓷器。

  “把东西放在库房里是没有意义的,就应该拿出来给大家共同欣赏。”对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李秀恒显得毫不吝啬。在他看来,这些文物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使命。而让文物中蕴藏的中国文化涵养更多民众,尤其是教育年轻一代,是李秀恒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在今年的两会中,李秀恒提交的一份重要提案,就是建议在香港建立首个中国文物博物馆。

  “回归近20多年,香港在保存我们国家文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少藏家都收藏了很多文物精品,还有一些是从其他国家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在李秀恒眼中,这些文物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他觉得,在香港,也应该有一个如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馆那样的文化圣地,展示“老祖宗的东西”,使香港与“国际大都市”的头衔更加相称,也能让香港人尤其是这里的年轻人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培养国家意识。

  “这对于教育年轻人非常重要,光在课堂里讲是没用的,得让他们亲眼看。”谈及年轻人,李秀恒的话语中总是充满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多了解历史,多思考现实,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社会,都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更加独立的判断。而他几十年的阅历表明,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途径。

  谈与青年的沟通:

  顺势转变必不可少

  交谈中,无论是不时冒出的时尚词汇,还是说话时神采奕奕的表情,李秀恒总会让人忘了他已年过60。对于世界的变化,他似乎总是随时保持激情,做好应对的准备。“转变很重要,时代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要跟上。”李秀恒说。也正是每一次灵活的转变,让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之前,未被抛弃。

  当年,在事业小有成就之时,正是因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情,李秀恒选择继续充实自己,先后攻读了美国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香港《文汇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专栏,成为一名与众不同的“学者型商人”。也是因为懂得转变,他在香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口,大步涉足地产行业,将一座座废旧工厂改造成写字楼、酒店,为企业找到新的重要经济支柱。

  如今,对于新潮时尚的事物,李秀恒依然一件不落。“电脑、QQ、WeChat这些我都用。”李秀恒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年轻人才有的顽皮笑容。顺势而变,是他取得成功的经验之道,更被他视为与年轻一代有效沟通,帮助他们走出虚拟世界、与现实接轨的不二法门。

  “我们这一代应该融入年轻人的世界,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更好地改变他们。”在李秀恒看来,当下年轻人的思想行为与自己那一代已有很大不同,要解决他们现有的问题,就该转变旧有的沟通方式,用他们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行动上的支持同样没有落下。对于需要帮助的年轻人,李秀恒总是毫不犹豫施以援手。作为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他专设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资助香港特区政府引入的“一带一路”沿线贫困国家青年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就业,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与成长。

  在李秀恒的相册集中,总能看到他和年轻人在一起欢笑的合影。对于不少憧憬未来却又暂时找寻不到方向的年轻人来说,李秀恒的成功让他们艳羡,而他的经验和鼓励更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迎来希望的宝贵迷津。而对此,常怀年轻之心的李秀恒乐此不疲。

我对年轻一代有话说(商界传奇)
谱写香江名句的钟表大王(人物链接)
商论语丝
商机商讯
巴黎“厉家菜”:青田父子的美食梦(历史掌故)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