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温州:城市书房的灯光

本报记者 顾 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06日   第 11 版)

  晚10点,县前头城市书房还有很多学习的人

  南塘城市书房

  入夜的温州,街头灯光次第亮起。鹿城区文化中心城市书房里,明亮的咖色灯亮起,映照着满架的书籍、小小的书桌和一个个埋头阅读的人。温馨静谧,令人不忍惊扰。

  爱上温州的理由

  19岁的何敏志,从重庆来温州务工已一年,今年春节没回家,但并不寂寞,天天泡在温州市图书馆一楼的“城市书房”,看书到深夜。醉人的书香,还有温暖的灯光,伴随着他。“这是温州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爱上温州的一个理由。”他说。

  在温州,共有15个城市书房,24小时对外开放。

  城市书房大多采取合作模式。选址先向社会公开征集,图书由市图书馆提供,运营经费、馆址和装修等,则由合作方提供。

  2014年,县前头分馆改造成第一家自助图书馆。4月16日推出后,备受市民欢迎——150平方米的图书馆,每天有500多人次的读者。运行后大家发现,无人看管的秩序反而更加文明,读者不乱扔垃圾,还会自发拖地、整理。一进城市书房,很多读者声音都自动变小。

  寒假里,温州大学老师徐海莺特意到鹿城区文化中心分馆蹲点,完成一个课题。她看到,这个书房里,孩子特别多,但都会把纸屑、垃圾入桶;五六年级的孩子早上过来时,会自觉把散落的图书上架;开放式吧台,没人来随手拿东西;这么多天了,书房一直都很干净、很安静。

  如何延续对传统阅读的热爱

  “这些书房,已经成为温州的城市地标,成为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过去,工作人员常遇到这种情况:晚上8点半闭馆,总有读者恋恋不舍。夜深人静时,正是读书好时光,但市民却找不到好去处。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阅读尤其显出珍贵。”胡海荣开始思考:这种对传统阅读的热爱,如何培养、延续?他开始设想,能不能建一个对市民开放、没有时间限制的自助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该有多好。刚开始,也有疑虑。比如提倡“无人值守”,平时没有工作人员,都是自助服务,会不会失窃?阅读秩序会不会乱?有没有安全问题?万一出现喧闹、打牌等不文明现象怎么办……

  所以,城市书房在设计时就花了心思:选址都在临街位置上,用橱窗式落地玻璃,让行人看得到阅读场景。这样,既是一道风景,又能让阅读者自律,防止不文明现象;每个图书馆临近都有保安亭,应付突发情况;图书馆内除了24小时监控,还招募志愿者,每天去自发打扫、整理。

  不到两年,城市书房已经扩展到了15家。每个城市书房都开在沿街地段,装修各有特色,无不明亮雅致,舒适的布艺座椅,温馨的灯光,像一间间咖啡厅。透过大玻璃窗,里面的读书人,也成了临街一景。

  居民喜做志愿者

  24小时不打烊,成本怎么消化?因是自助模式运营,不配备工作人员,读者凭借温州市图书馆借书证或者市民卡借阅,有志愿者按时上门,为书房整理、打扫。寒假中,瓯海中学高一学生廖芊芊,就当起了志愿者:“我们的工作很简单,提醒读者不要讲话、吃东西,把书整理上架。但是这些天下来,感觉工作很轻松,因为大家都很自觉,听书看视频时会戴上耳机,会自觉收好垃圾。”

  城市书房南塘分馆,是由瓯海区南塘一组团业主主动筹建的,有230平方米。业主委员会主任黄静说:“有书房在这里,不但孩子们有了去处,周边的氛围都不一样了。开了两个月不到,来看书的达到1.2万多人次。现在居民都很高兴,有空就来做志愿者。”

  温州市图书馆业务服务部主任章亦倩具体管理城市书房运作。她说:“温州市图书馆整个借阅数据,2014年为253万册,2015年为281万册,稳步上升。每周,温州市图书馆要为书房换一次书,提高阅读吸引力。配备的书中,以人文类居多,经典著作、文史类、大众普及类读物都有。同时,不同区域,各有侧重。比如,创意园区内的书房,就有一些设计类书籍。今后,市图书馆还将对阅读人群归类,或者根据读者反映调配。”

  “我们的志愿者专职兼职都有,经常有读者到市图书馆微信留言,询问能不能来当志愿者;还有小学老师把整个班的孩子带来当志愿者。”章亦倩说,随着城市书房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接下去还准备推出读书会等形式。比如阅读十分钟活动,针对一本书,大家集中评论,每人讲心得十分钟,或者请来作者,大家一起交流。这样的沙龙,会在爱阅读的人之间建成更好的沟通桥梁。

  运行至今,城市书房获得如潮好评。胡海荣说,每周都会收到反馈,是市民向市长热线提的意见建议。2016年,温州将再建10家城市书房,形成15分钟阅读圈。

  “现在,从早上开始,城市书房就一位难求。书香洋溢,文化才能深植于心。”鹿城区文化局副局长周圆感触良多。

温州:城市书房的灯光
《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典范(品味古籍)
抒写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之心
回忆废纸堆里读“禁书”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