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吕庆耀:

望得越远,离成功越近(商界传奇)

本报记者 郑 兴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31日   第 12 版)

  图为吕庆耀。
  资料图片

  图为吕庆耀(左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袁璐摄

  这是一位有些另类的建筑设计师。一开口,他谈的不是如何做设计、建房子,而是中东大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健康生活、开放式小区等许多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在这些话题上,他的确颇有见地,但是我们好奇的是,这些与建筑设计师有何相干?

  他回答说,这是因为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上,建筑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师的眼光必须要开阔、要长远。他关注和思考的话题,最终都要回归到建筑上,以设计关注并改变人的生活。

  这就是“70后”华商、香港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副主席吕庆耀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

           

  ① 对绿色建筑,他坚守二十年

  作为建筑设计圈的新贵,吕庆耀让外界记住的,是他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推崇与坚持。从香港首个蕴含粤剧表演元素的马蹄形剧院“高山剧场新翼”,到香港首个零能耗办公建筑“零碳天地”,在吕庆耀的作品集中,绿色环保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推动绿色建筑,这是建筑设计师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只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被大家遗忘了。”吕庆耀说。

  在许多人眼中,吕庆耀的理念是超前的,他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和坚持,远远早于社会对这种理念的认可。然而外界并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份专注早在高中年代就已萌芽。

  20世纪90年代初,正在澳大利亚求学的吕庆耀注意到,学校发的户外运动服都设计了防晒的帽子,同时还有一块布专门用于遮盖耳朵和脖子。原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当时的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臭氧层空洞,使得紫外线能够直射地球,当地民众患皮肤癌的概率大幅提高。

  “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保护地球,这不仅关乎自身,还将直接影响后代。”此后,环保成为吕庆耀在外求学、工作期间绕不开的主题。

  然而,理想也有被“撞腰”的时候。吕庆耀十多年前刚刚回国进入父亲的建筑师事务所时,香港最关心的是如何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非典中恢复过来。“香港作为一个社会,今后该如何长远地发展?没有人关心这个题目。”

  不过,无奈的现实没有打垮这个抱定初心的年轻人。大环境不成熟,就先从身边的小环境做起。于是,吕庆耀先在事务所里做起了“实验”,从一度电、一张纸的最细小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环保最重要的就是习惯上的改变。再多的高科技,都不及个人行为的改变。”而这,也成为吕庆耀设计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不追求高投入、高成本,而是利用风向、阳光等免费资源,从建筑的细枝末节实现节能减排。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成熟,吕庆耀的坚持终于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呼应。“很多我这一代的香港房地产商对环保有了共识,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事,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市场的转变,给了吕庆耀更多的信心,也让他更加确定:多年以来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坚守是对的。

  ② 对以人为本,他一以贯之

  在与吕庆耀的交流中,除了绿色环保,另一个常挂在他嘴边的高频词是“人”。这是吕庆耀在设计理念和行事原则中一以贯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即使是在自己始终坚持的绿色建筑领域,吕庆耀依然把“人”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环保,还应该将其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挂钩。如果只谈环保,不谈健康,那实际是对人这个主体本身的漠视。”

  抱着这个两三年前就萌生的念头,吕庆耀将环保建筑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一步,开始围绕人们在城市社区中的健康生活,进行更多的尝试。

  在香港屯门医院一片荒废的天台上,吕庆耀为康复病人设计了一座绿意盎然的健康疗愈中心——余兆麒健康生活中心。精心挑选的轻身钢材、丰富多变的建筑建构、自然元素的巧妙应用,都让这座建筑与传统医院大相径庭。更为巧妙的是,吕庆耀利用天台的地形延伸出一片“起伏的绿化”覆盖面,并在其中分割出不同功能的空间。57%以上的绿化覆盖率,能够隔热降温,减低空调负荷,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低碳自然的疗养环境。

  还有在医院的开放花园建起的癌症光顾中心,充分照顾伤残学童需要的特殊校舍,在香港老龄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老人公寓……这些兼顾环保与健康的建筑,背后正是吕庆耀“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始终认为,建筑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们在城市发展、社区生活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你就完成了建筑设计师本身该做的工作。”吕庆耀说。

  设计如此,经商亦如是。在吕庆耀的企业运营中,“人”同样是他最为看重的投资。

  “作为一家设计公司,我们没有实体资产,做的就是‘人’的生意。”吕庆耀笑称,这也让他更加重视员工的价值,并且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揣摩他们的需求。

  “现在的年轻人,对‘工作’的定义已经和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不是不能辛苦或是不愿努力,而是有更大更高的追求。”为此,吕庆耀说,他希望对人才产生吸引力的是他的理念,而不只是金钱。

  在对“人”的重视上,吕庆耀的眼光又一次瞄向未来。

  ③ 对内地机遇,他眼光独特

  “我看得比较长远,比较有前瞻性。”被问及自己的经商处事之道,吕庆耀如是说。在他看来,无论是作为一名设计者,还是作为一名经营者,如果太过短视,都不会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对于未来事业发展的规划,吕庆耀同样望得很远。虽然目前的工作重心仍在香港,但吕庆耀很确定,“我不会放弃内地市场。”

  “现在是一个非常适合我们的机会,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我们依据过往的经验,能够在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上发挥作用。”谈及内地的发展机遇,吕庆耀再次显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敏锐。在他看来,随着国内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内地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的规划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形象工程”不再是唯一重要的“面子”。而这正恰好为他的设计理念落地开花提供了肥沃土壤。

  瞄准方向之后,吕庆耀进入内地的脚步不断提速。如今,在广州、珠海、上海、天津、杭州、大连等许多城市,他的设计作品纷纷幻化成一座座建筑实体,拔地而起,为人们创造着舒适健康的生存空间。

  其中,最为吕庆耀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闵行区莘庄综合枢纽项目。在一片被几条地上地铁轨道强硬分割开来的城市区域,吕庆耀与团队“无中生有”,在原有的中转车站之上架起一个大平台,其上既能建设楼宇,同时平台本身又是一条连接东西的“路”。原本支离破碎的区域重新被关联起来,变身成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空中之城”。

  “这不仅是一个建筑项目,我更希望以这种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解决城市原有的问题,进而改善这个城市的生活模式。”谈及自己的理念和作品,吕庆耀总是毫不掩饰自信和自豪。

  当不少年轻设计师还在绞尽脑汁地在建筑外形上追新求异,以期夺人眼球,吕庆耀显然已经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也更清晰自己的目标。“我们事务所的作品没有明显的设计风格,也不追求设计地标性建筑,我们要做的是先解决好环境保护和人的需求等基本问题,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对于吕庆耀而言,真正的地标,不在于它的外形,而在于它带给城市的改变,带给人们的未来。

商论语丝
望得越远,离成功越近(商界传奇)
打造零碳香港的绿色建筑师(人物链接)
见证昔日商业繁华(历史掌故)
商机商讯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