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日上午,天津碧空如洗,今年33岁的李袁却没法陪女儿享受周末的悠闲时光。作为天津市金钟小学少年足球队的教练,他早早就开车来到学校,为即将开始的训练课做准备。说起现在的工作,李袁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为中国足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觉得很幸福。”
从小挚爱 心酸退役
个头1米88的李袁,从小开始就练习当守门员。足球队11个位置,为啥单单选了这,李袁表示“纯属巧合”:“我7岁刚跟队训练时,队里正好缺守门员,我就当了临时客串。”没想到,这一客串就是整个职业生涯。
一个月后,队里的老师看李袁高接低挡有模有样,便征求他父母意见,是否愿意让孩子进行更深入的训练。李袁后来才明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训练太苦了。
小学期间,他每天都要参加1个小时的训练。李袁说,“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那时候天津很冷,地都冻裂了,训练前要拿铁锹凿地,把土里的石子挑出来。然后,我一次次地往地上摔,不断地接球、抛球。”训练完了回家,吃完饭,他还得赶紧写作业,“那时候作业挺多,常常得写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候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即便如此,李袁对足球依然痴迷,“就是单纯的喜欢。那时候家里给我买了两个球,一个放在客厅,走到哪我拍到哪;一个放在卧室,我躺在床上就会抛几十个。”
凭着这份爱和坚持,李袁顺利进入市体校,并在18岁时被招入新麒队。特别的是,这支球队将征战新加坡联赛。李袁说,“第一次出国,而且新加坡华侨华人很多,他们把我们看成自己的主队,每场比赛都坐得满满的,不停用中文喊‘新麒加油’,让我很感动。”
一年的国外联赛生涯,李袁迅速成熟起来。回国后,他加入了如今广州恒大队的前身、中甲球队广东日之泉队,帮助球队获得联赛第三名。
然而就在此时,命运跟李袁开了个大玩笑——他的膝关节伤病恶化。医生诊断后认为,这是长时间关节劳损造成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退役,要么废腿。经过艰难考虑,李袁选择了退役。心灰意冷的他,在其后的几年里从事了十几个工作,但无一与足球有关。24岁时,再次回归足球的李袁也只愿意选择青少年足球培训,按照他的话说,只想让孩子获得科学的训练和恢复。
扎根青训 立志铺路
“我的悲剧不能发生在这一代孩子身上。”以青训教练身份回归足球的李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对运动心理学、运动损伤学以及训练方式的研究和革新上。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还考取了亚足联颁发的C级足球教练证。
在训练方式上,李袁设计了一套适合青少年的训练计划。“教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教练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他说,一堂训练课开始时应该用器材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接下来练带球、拨球等技术,再练区域性的攻防战术,然后是对抗赛,最后还要有身体恢复训练。“孩子哪个阶段练什么、怎么练,自己都得心中有数。”
对于孩子家长最害怕的受伤,李袁坦言这也是自己最注意的地方。“国外的家长都清楚足球训练里受伤很正常,国内的家长还需要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当然,如果孩子受伤,我会让他在伤完全好了之后再练,不会让他‘轻伤不下火线’。”
对于如今的青训,李袁认为缺陷太多。“选材不能老是身材第一,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不能‘一刀切’。另外,要让孩子们第一次触球时就打好基础,这需要抠好每个细节。”
虽然李袁是学校聘任的教练,与正式编制老师在待遇上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教练因此不愿从事青少年教练工作,但因为热爱足球,李袁仍旧义无反顾地坚持走下去。“如今的中超联赛很火,但都是外援在打短工,很多俱乐部的青训并没有跟上。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要寻找和培养我们自己的‘梅西’,就需要上万名沉得下心来做事的青训教练,我愿意做其中一个。”李袁说。
■ 特 写
在学校新修的人造草皮操场上,李袁弓着腰,沿着跑道边每隔30厘米放一个标志碟,然后顺着弯道区摆软梯。不一会儿,训练用的器材花花绿绿地、整齐地摆在碧绿的草皮上,操场中央放着10几个足球。
10点半,孩子们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地来了,有些后面还跟着父母,他们跟李袁打着招呼“李指,每次都这么早呢”,李袁总是笑笑。
依照训练时间长短和年龄大小,这个20几人的少年队被分为两个队。李袁吹了声哨,一个孩子领着大家开始围着操场慢跑。
两圈过后,李袁叫回了队伍。在弯道边,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组,在软梯上做着前进小碎步、前后交叉步、冲刺跑等动作。孩子们做得不对时,李袁会亲自上前演示一遍;哪个孩子做得标准时,站在前方的李袁会大笑着弯下腰,跟孩子击一下掌,说声“不错”或是“perfect(完美)”。李袁说,这是练孩子的灵敏度、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转到标志碟、标志桶区,孩子们依次带球绕碟。外脚背带球、内脚背带球,很多孩子练出了汗,李袁这时的哨声多了起来,“六子,抬头,别看地下”,旁边的一些家长也开始评点谁家孩子做得好。
最后是对抗赛。李袁把孩子混合分队,并不时打断比赛,把扎堆抢球的孩子分开,教孩子们1对1怎么防,2对2怎么攻,怎么压迫,怎么策应。“现在孩子们还是缺乏转移的意识,不会利用场地宽度”,李袁说,他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不仅告诉孩子们遇到某种情况应该怎么做,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