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31日 星期四

文化羊城的“国际范儿”

本报记者 高 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31日   第 05 版)

  世界戏剧日上的精彩表演

  国际著名戏剧导演安纳托里·瓦西里耶夫宣读世界戏剧日献辞。

  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对黄花风铃特别感兴趣。
  本报记者 赵树宴摄

  路易在资政大夫祠里拍摄“孔雀开屏”。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祭海仪式盛况

  中外嘉宾出席世界戏剧日庆典。

  外国友人赏花。

  在“波罗诞”庙会上,市民纷纷伸出手,摸神像,沾福气。

  3月的广州春意盎然。

  春的力量来自生机勃勃的枝叶,更来自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繁花漫山遍野,庙会传承历史,戏剧拥抱世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放的世界眼光,共同见证这座活力之都跳动的脉搏。

  

  “世界戏剧日”点亮羊城

  3月26日至2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国际戏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文广新局共同主办的2016世界戏剧日亚洲传统戏剧论坛在广州举行,重点探讨了“亚洲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中国戏剧”等主题。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亚美尼亚、印度、伊朗、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家协会官员、戏剧艺术家参会,他们在艺术领域均享有盛名。

  据了解,“世界戏剧日”由国际戏剧协会创立于1961年,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戏剧艺术的重视,举办日期为每年的3月27日。自1962年以来,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同步举行庆祝活动,使“世界戏剧日”成为一个流动的、遍及全球的国际戏剧盛事。

  27日晚,2016世界戏剧日庆典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剧场举行。国际著名戏剧导演、俄罗斯戏剧教授安纳托里·瓦西里耶夫在广州宣读2016世界戏剧日献辞。据悉,这是世界戏剧日献辞人首次亮相中国。

  今年正值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给世界戏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论坛以中外演讲、戏剧展演等形式,就“汤显祖”、“莎士比亚”、“昆曲”、“粤剧”等做了现场交流,向两位戏剧巨匠致敬。

  中国戏剧戏曲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广东作为粤剧的发源地,培育了一批粤剧大师名伶,如红线女、倪惠英等;而广州对粤剧的保护及传承发展也做出巨大贡献。活动期间,中外嘉宾参观了粤剧博物馆,深入感受粤剧艺术。此外,广州歌舞剧院音乐剧《和平使者》、广州话剧中心《威尼斯商人》、广州芭蕾舞团《梁祝》、广州粤剧院经典粤剧折子戏等表演都获得好评。

  戏剧无分国界,交流传承精神。此次国际戏剧名家齐聚羊城,共庆“世界戏剧日”,是亚洲传统戏剧艺术面向世界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助力更多西方经典戏剧走进中国,让中国传统戏剧走向世界,推动中西方戏剧交流融汇、共同发展。

  “花城”秀色映红洋面孔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花,它的颜色简直太漂亮了!”来自尼泊尔的尼沙指着头顶随风摇曳的黄花风铃,兴奋地向记者感叹。尼沙3岁的儿子阿林则一路小跑站到树旁,让妈妈给他拍张照片。

  这位中山大学医学硕士生来广州已经一年半了,平日主要在市区内活动。“今天有机会到郊区走一走,没想到广州的春色如此美丽。”尼沙告诉记者,人们一提起广州,“繁华”、“热闹”是最主要的印象,“今天我要给它一个新面孔,‘花城’。”

  3月25日,在“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花都红山村,油菜花、牡丹争奇斗艳。来自美国、英国、韩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20名外国友人来到郊外,感受广州的田园风光。他们平日在广州工作生活,这次由“中国广州”英文微博从众多报名者中挑选出来参加线下活动。寻找“醉美”广州、体验岭南文化,是近年来广州与中外友人良好互动的一个缩影。

  与尼沙钟爱黄花风铃不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伊万则喜欢杜鹃。“我在广州经常见到这种花,但开始一直不知道名字。”这位广州大学的大四学生对记者表示,广州街道两边的花也很多,“立交桥上白色、粉色、黄色点缀在一起,特别好看。我的学校像个公园,环境也特别好。”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的路易来自美国马里兰州,他对广州的各种公园赞叹不已。路易告诉记者,他经常去越秀公园,因为那里花木繁盛。“广州的公园都很幽静,绿树很多,令我印象深刻。”

  除公园外,路易对广州的各种民俗文化也很有兴趣。在红山村的集市上,各类当地的水果、草药、糕点玲琅满目,吸引了他的注意。

  “我很喜欢广州有传统味道的东西。”路易说,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博大。得知大家即将启程去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参观,路易很是期待。

  位于花都区三华村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作为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细致玲珑,百年壁画活灵活现。在祠堂内,路易不停地拍照,对做工细致的建筑风格赞叹不已。

  与路易一样,伊万也很喜欢“特色广州”的别样生活。今年,伊万即将毕业,谈及未来,读旅游管理专业的他打算和女朋友——一位广州姑娘——开家餐厅。

  “我妈妈从阿拉木图飞来广州看我,她很喜欢这里的生活。”伊万说,自己喜欢这里的早茶,喜欢周末骑着车四处兜风。畅想今后的生活,伊万很坚定:“我会留在这座城市。”

  “波罗诞”串联“海丝文脉”

  “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每当谈及“波罗诞”庙会,宋代刘克庄的诗句便穿越千百年,带来当年的古韵盛景。

  近日,第12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区“波罗诞”千年庙会隆重举行。身穿古服的演员带着满载祭品的祭器开启大型祭海仪式,拉开了这一岭南地区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的序幕。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是百姓为纪念南海神生日而形成的民间庙会,农历二月十三举行。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据了解,波罗诞活动所处的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祭海的场所。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南海神庙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的重要史迹。

  在农历二月十三正诞当天,乡民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南海神庙广场守候。他们举着旗牌,抬着果品、酥饼等祭品以及大案、元案、始案、长案、祖案五尊神像,在南海神庙前的广场巡游一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目前,这一庙会已成为以南海神庙为核心,以“波罗诞”庙会为载体,集游乐、工艺、美食、民俗、非遗展示等活动为一体,全面展示民俗文化艺术的民间文化盛事。仿古祭海表演、五子朝王、花朝节、章丘诗会等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项目广受追捧。据悉,2016年的活动吸引了66万名中外游客参加。

  “波罗诞”不仅是南海神庙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和习俗,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景观。

  1991年2月9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号到达广州,下船伊始,即按中国古老传统,先到达南海神庙。2006年,瑞典“哥德堡Ⅲ号”仿古商船沿着世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重返广州,抵达当天,瑞典国王及王后一行参观访问南海神庙;一个月后,南海神庙举行盛大的仿古祭海仪式表演欢送“哥德堡Ⅲ号”离穗。

  “海丝长福地 波罗多良缘”,本届民俗文化节的主题画龙点睛,充分展示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广州有着“千年商都”的辉煌历史,现存大量航海历史文物和海洋文化遗址。

  重现“海丝”发祥地的辉煌、弘扬南海神庙的历史文化,“波罗诞”将在古今交融的画卷中,写下新时代里靓丽的一笔。

文化羊城的“国际范儿”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