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6年北京市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平安文明祭扫”。今后,北京将重点推行骨灰深埋、撒海、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介绍,节地生态安葬具有占地面积小、资源浪费少、材料可降解的特点。北京经营性公墓将建造双0.5的墓位,即占地面积小于0.5平方米、高度低于0.5米的小型墓地。
“这不是简单的面积缩小、墓碑降低,其实质是景观建园、文化建园、生态建园。”李红兵指出,遵循“建墓不见墓”的理念,提高绿化水平,增加园林景观,减少石材、水泥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从而改变传统墓地造成的青山白化、土地硬化现象。
节地生态安葬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使安葬活动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骨灰撒海、深埋和景观撒散等不占地的安葬方式,也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据了解,1994年到2015年,北京共举办339批次骨灰撒海活动,1.37万余份骨灰撒入大海。骨灰撒海数量从2009年的307份持续增加,2015年突破了2000份,当年的骨灰撒海比例占年火化量的2.21%。
此外,各公墓因地制宜地发展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既适应了“入土为安”的传统殡葬习俗,又满足了社会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实现了绿色生态殡葬。骨灰墙、骨灰廊等立体安葬设施,也大大节省了骨灰安葬用地。
以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例,其北山区域已经建设成一个集生态安葬、城市绿地、休闲健身、旅游踏青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墓园。笔者看到,园内绿植遍布、繁花似锦,假山拱桥相映成趣。骨灰埋于草坪之下,地面上仅留一块略大于手掌的石碑供亲属祭扫悼念。这种将安葬融于园林景观之中的做法,凸显了人文关怀和自然特色。
为了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北京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比如,骨灰撒海全额免费,财政补贴从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4000元,可免费参加撒海活动的逝者亲属名额由2名增至6名。
李红兵同时强调,对传统殡葬习俗的改革,一定不能靠“一刀切”的方式来实现。北京公墓经营机构将秉着“多样化、可选择、有鼓励”的理念,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通过积极引导和激励扶持,让大家发自内心地选择更加绿色生态的方式。
2015年,北京市节地生态安葬比率占年安葬量的45.9%。到2020年,全市要实现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同时,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集体公祭、家庭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奠等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将越来越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