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专家解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3日   第 09 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

  博鳌所提的“新”不仅是讲中国,也是讲亚洲。

  目前全世界的经济都面临新旧动力转换、新旧模式转换的问题。目前可以隐约看到的“新”的动力首先是投资——全球贸易下滑,但投资处在快速增长中。投资成为重要的驱动力。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ODI)就已经将近300亿美元了。然后是结构性改革,这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共识。目前,结构性改革已经被纳入了全球“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中。这其中,主要想强调的就是要靠创新来驱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原来我们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现在则要靠创新、靠结构性改革来释放新的动力。

  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涉及到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创新的微观主体上来说,尤其要解决的是如何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灵魂人物。企业的创新有赖于体制机制的转变,特别是国有企业,要转变它的激励机制,完善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中长期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潜力。同时,“双创”时代的来临,也需要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改革,激活个体的创造性,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创新靠碎片化的孤军深入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协同,建立公共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的建立和完善给双创活动提供政策的扶持。当然,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也很重要。我们东方文化有点不太包容,总强调“胜者为王败者寇”。但其实创业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要讲“失败了也是光荣的”,这样创新社会才能进步。

  博鳌论坛作为亚洲国家沟通交流的平台,自然会对未来亚洲的方向、走势产生一个积极引领作用。所以这次提出的这些“新”还是让大家充满期待的。它的主题词紧扣我们现在时代大转型的特色。至少,对于中国的“新”愿景,世界目前是充满信心、寄予期待的。

别低估了中国的创新潜力(国际论道)
专家解读
海外声音
责编:宦佳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