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如果留心,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里一些原型的点点滴滴就在我们周围,点缀在历史和旅途中。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哪一部没有生活中的影子?
《红楼梦》就被“索隐派”的红楼专家断为“真事隐”“假语存”、“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用隐语的笔法记录了和曹雪芹家相关的一段康乾时期不为人知的历史。而《水浒传》根本就是根据史载的宋江起义演绎而成的,其中部分描写就反映了作者所生长的时代——元末明初底层社会的真实状况。《三国演义》就更不用说了,它根本就是根据陈寿的史书《三国志》铺成细节、刻画人物演绎而成的。
到东南旅游,你会发现在一些佛教圣地,有一种神猴的雕像,这就是印度教传说中的神猴哈奴曼。有些专家认为,神猴哈奴曼正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不只是这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象都会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闪现,而这种闪现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情趣。我们可以在雪中的北京大观园里体味“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意境以及人生的寓意,也可以在春风中坐在水泊梁山来一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爽快,更可以登上镇江的北固山在黄昏里听听刘备孙权的试剑石是否还会传出金属的声响……
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意境,可以让我们的旅途变得更加曲折更加逸趣横生。我们在这样的文化探秘过程中会“恍然大悟”,揭开文学背后的真相,还原一个历史事实,让自己在游玩的同时获得今后颇具文化意味的谈资。当我们徘徊在天津的五大道的时候,可以探寻霍元甲和陈真的真相;当我们流连在苍山洱海边,我们会发现原来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真的有过一位叫段誉(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的人,只不过他不会一阳指;当我们一路向西,也许会发现真实的玄奘和书中那位唐僧所走过的地方是那么不同,而有些地方又是那么的一样……
在这猴年的春天,踏上孙行者的西游之路,找寻书中那故事多姿多彩的影子,去沿着西游文化的传承脉络,呼吸那神话传说中的缤纷,也许会发现故事背后的历史真实的碎片。走吧,沿着《西游记》与丝绸之路重叠线路,来一次西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