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新经济”点亮新信心

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2日   第 09 版)

  东莞松山湖大连机床集团智能研发中心,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生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郑志波摄(新华社发)

  3月21日,在浙江杭州,5名来自全球的“剁手党”(买家代表)现场制作手模。当日14时58分,阿里巴巴集团2016财年零售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助推
  翟桂溪作(新华社发)

  2015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上的“智造”产品。
  吕 斌摄(人民图片)

  驱动力
  赵乃育作(新华社发)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新经济”一词,引起各界关注和热议。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强调新经济,无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❶ 发展新经济正当其时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这一概念早就引入中国,并出现在高层领导人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时指出,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然而,发展新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确属首次。

  2015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今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两次谈到了新经济。两会期间,李克强在看望经济、农业界委员和参加山东、福建、重庆、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在与经济、农业界委员讨论时,短短半小时的讲话中,李克强就有8次提及新经济。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强调新经济?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失灵,急需寻找新的动力源泉。而全世界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依靠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此时强调发展新经济,体现了高层领导人对我国经济问题的准确判断和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瑞龙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正面临转型的阵痛期,再让传统动能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高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异军突起,能够形成新的“S形曲线”,带动起中国经济新的动能,引领新一轮的持续增长。

  专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经济,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杨瑞龙说,“在我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大效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新经济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关键作用。”

  ❷ 新经济具有丰富内涵

  那么,新经济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3月16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的新经济,已经超越了这一概念最初的范畴,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认为,新经济可以看作是经济运行方式中的创新因素。“新经济‘新’就新在同时强调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的‘新’,而不只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贾晋京说,“中国经济要想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依靠‘双轮驱动’:以转型升级激活传统产业生命力,以创业创新激发新兴产业爆发力,双轮共同发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事实上,新经济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网络购物到百度外卖、美团等O2O服务,从顺风车、拼饭到“沙发客”等分享经济,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3D打印,从互联网金融到绿色产业……新经济刷新了衣食住行的美好体验,带动了旺盛的新消费,并与科技创新、便捷生活、节能环保等概念紧密相联。

  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今年1—2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0%和7.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6和1.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8%,增速比全部投资快8.6个百分点;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7.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5.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5.9%,智能电视增长28.5%,智能手机增长18.6%,工业机器人增长17.7%,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1.8%。“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经济呼之欲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出现积极效应。”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如是说。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传统行业,会发现它们近年来也产生了巨大的创新和变化,显现出新经济的活力和光彩。在全国多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昔日的荒山上栽满了果树,鸡棚、猪舍在半山腰错落分布,垂钓园、休闲亭传来游客的笑语欢声……河北唐山市施家营村的山缘家庭农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山缘家庭农场董事长王庆山介绍,自2007年开始建设农场,着力打造集养殖采摘、垂钓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如今,农场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年接待旅客1.2万人次,不仅为农户每年提供15万元的土地流转金,还有效解决了60余人的就业问题。

  “新经济为传统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对本报记者说,“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激发传统行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企业生产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15年上半年,我们的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完成,实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依托智能制造和社会化营销,私人定制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销售额近5亿元。未来5年内,定制业务预计将占到整个销售额的30%-50%。”吴志泽说,“传统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推动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才能抓住新经济带来的历史机遇。”

  ❸ 技术与制度都需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成果转换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认为,科技创新对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达到60%,这就是动能转换,将过去依靠人口红利支持的增长,转换到更多依靠人才资源、科技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对本报记者说,发展新经济的最大抓手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赵英建议全面提高两个技术标准:通过提高消费品的技术标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好、更安全、更健康的商品,以刺激新消费的增长;通过提高工艺装备的技术标准,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装备和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杨瑞龙则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动力转换离不开体制机制转换,发展新经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深化经济改革。”他指出,关键是要让市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经济的主体必然是市场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搭建有利于创新的平台。“发展新经济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因为政府大包大揽而导致新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教训。它本来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业态,但由于政府的过度参与而导致过度投资,产能过剩。”杨瑞龙强调,政府要当好“裁判员”、不当“运动员”,着力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贾晋京说,加快新经济发展,要在政策上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制上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手段上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❹ 为中国经济增添信心

  在最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智能制造、定制化服务、网络经济等新经济相关名词吸引了观察者的注意,昭示着未来5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要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规划纲要第六篇还专门用了四章篇幅,聚焦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专家表示,各产业的创新增长均支持着新经济兴起,“十三五”期间,随着多项政策措施落地,新经济将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能,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海外舆论也对中国新经济给予了关注和期待。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新经济”的兴起将平衡“旧经济”的衰落,全新产业的建立将进一步为增长提供支撑,中国二手车市场不可阻挡地崛起就是一例。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文章指出,“新经济”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而且后劲潜力非常之大。法国《欧洲时报》近日发表社论称,从“十三五”规划路线图、中国高层的经济思路和当前中国经济现实正孕育发生的种种变化来看,中国“新经济”的潜力值得期待。中国经济正迎来一个更具创新性、更具效率的时代。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就业稳定,而且有所增加。这表明中国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月26日,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视频讲话中,李克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新经济的崛起正在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信心和力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新经济”点亮新信心
领导人谈新经济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