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上半月,中外媒体都会聚焦中国两会,今年也不例外。2016年恰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华文媒体也参与其中,关注了华侨华人所关注。
“供给侧改革”
美国《侨报》报道说,中国两会期间,全球目光都投向了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中国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向世界阐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及,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15年,中国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成为第一大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可以说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功。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经济转型正在真实地发生。
在报告中,李克强认为,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因此, 要世界重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仅要靠言辞,还要靠实干。
“创业创新”
《欧洲时报》报道说,在记者会上,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忧虑,李克强给出了回应,坦承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不过仍将长期向好。此前有外媒报道,中国重化工企业呈现经济不景气的现象,科技城里的火爆让人以为经济还在两位数增长。李克强说,这种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恰恰反映出中国经济有困难但也有希望。
信心从何而来?李克强解释称,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人民群众更是有无穷的创造力。只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在欧洲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发展中,中小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9.8%,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欧盟中小企业白皮书》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张为它们创造良好的融资机制。中国也倡导发挥中小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特别表示,小微企业在“新经济”中大有作为,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为所有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新经济”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新经济”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快速发展。美国、德国是领头羊,中国这几年“新经济”发展蓬勃汹涌。美国有苹果、谷歌、脸书,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美国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在全球其他地区经济仍在苦苦探底低迷之时,美国经济却率先复苏,动力仍然来自于“新经济”。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新经济”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而且后劲潜力非常之大。在这个关键时刻,“新经济”进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非常重大。
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分享经济。一处说,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另一处讲,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比如,网络约车模式就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充分利用了闲置私家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乘车需求,同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去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情况下,发展网络约车等“新经济”共享模式非常迫切。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中国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