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此期间,西北油田精确描绘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为干部职工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突出质量效益优先,持续推进千万吨级大油田建设;自然递减率下降至12%,实现采收率翻番;建设成为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组织效率最高、用人水平最优、市场机制最佳、操作成本最低、成长性较好的石油公司。”
西北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我国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内陆沉积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下的油藏地质以缝洞型碳酸盐岩为主,该种地质结构。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藏开发被地质专家们称为“世界级难题”。
面对“世界级难题”,西北油田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开发,不断发展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丰富完善超深层缝洞型储层预测评价、储层改造等十大技术系列。2015年1月,自主创新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继2010年以来,第二个自主创新项目获此殊荣。近5年来,西北油田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12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创新已经成为油田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二五”期间,西北油田在塔里木盆地实现了快速发展,累计生产原油3633万吨,天然气81亿方,提前3年实现了自然递减率控制在20%以内的目标。仅注气增油一项新技术,增产原油达80多万吨。西北油田成为国内陆上十大油田之一,中国石化第二大油田。
西北油田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为新疆经济发展“添油加气”。“十二五”期间,西北油田累计向新疆当地企业供应原油1927万吨、天然气31.62亿立方米、轻烃9.85万吨、液化气26.58万吨,原油、天然气资源本地转化率分别达到68%和61%,创历史新高。
每年,西北油田按照一定比例招聘当地员工,累计引进新疆籍大学毕业生226名,直接或间接为当地提供用工岗位2万余个。同期,投入3亿多元用于新疆社会民生建设,投资8600多万元建成了1.8公里的和田河大桥;投入500多万元援助的柯坪县红枣滴灌科普示范园,直接受益农牧民达1.2万人;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上库木力村幼儿园可容纳300名儿童就学,彻底解决了附近4个少数民族村庄1200余户农牧民学龄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十三五”开局,世界石油市场疲软不振,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油田企业进入了发展的“寒冬期”。西北油田直面挑战,化危为机,转方式、调结构、练内功,更加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建设。
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定下的发展蓝图,西北油田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第一,调结构,推进高效勘探。强化“以效益论英雄”理念,提高勘探成功率,努力提升储量动用率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第二,稳增长,突出效益开发。以“已开发储量是最优质储量”为理念,按照推广成熟技术、攻关试验技术、储备前瞻技术3个层次,加快推进攻关采收率配套工艺技术。第三,作示范,打造国内一流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