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美丽宁夏
塞上江南抒写新画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07日   第 12 版)

  神秘西夏

  永宁回乡文化风情园

  六盘山红军纪念馆

  大型原创回族舞剧《花儿》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连续两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

  宁夏大剧院

  宁夏文艺大篷车送戏下乡演出

  话剧《回民干娘》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农民文化大院

  宁夏5A级景区沙坡头

  砥砺奋进 全域发展

  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是宁夏旅游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5年,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小旅游向大旅游、自我发展向联合发展、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全区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2.49%,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92%。

  ——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新战略、新任务、新内涵,确立了“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新定位。成立了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形成了全区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并进的旅游工作新格局,在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新理念。

  ——旅游基础得到巩固。旅游投资强劲拉动,旅游投资年均增长32.79%,储备旅游项目150个,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智慧旅游、旅游厕所等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河文化旅游带、塞上回族文化旅游板块、红色文化旅游板块和西夏文化旅游板块“一带三板块”协同发展,中南部旅游异军突起,冬季旅游实现破冰。

  ——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A级景区达到56家,其中5A级4家,4A级16家;旅行社119家;星级饭店102家,星级农家乐315家。

  ——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第七届海峡两岸旅游圆桌会议、中国阿拉伯穆斯林旅行商大会、丝绸之路·中国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活动。2013年,宁夏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必去的46个旅游目的地之一,沙湖景区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回族风情、大漠探秘、西夏文化、丝路古韵、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等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月上贺兰》、《回乡婚礼》、《西夏之恋》等独具宁夏文化特色的优秀剧目在沙湖、沙坡头等重点景区演出。一批民间艺术绝活、纺织工艺、刺绣工艺、剪纸工艺、皮影戏、西夏文书法艺术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业。

  ——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银川市获准评为中国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吴忠市荣获全国2015“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中卫、石嘴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固原市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殊荣。导游李玲玉摘得2015中国旅游十大新闻人物桂冠,宁夏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景区进入全国100家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宁夏旅游市场秩序正面评价排名全国第一。

  “十三五”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围绕“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建设思路,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区)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突破,抢抓机遇,着眼大旅游、挖掘大市场、开发大产业,着力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格局,努力把宁夏建成“中阿旅游中转港”和“西部独具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使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

  重点围绕“四个示范区”建设,推动宁夏旅游发展。一是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着力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努力把宁夏建成“西部独具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二是建设旅游服务示范区。通过创建十条旅游特色街区、做强十大景区、发展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旅游饭店、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推广十大金牌旅游小吃、评树百名旅游服务之星、培育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万名旅游从业人员等“十百千万”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到2020年全面完成旅游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使旅游服务在西北最好,旅游环境全国最优。三是建设智慧旅游示范区。以游客需求为本,以宁夏“旅游云”和宁夏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功能全、反应快的旅游市场监测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满足行业管理、企业服务和适应游客需求的宁夏智慧旅游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饭店”和“智慧乡村”。到2020年全面完成智慧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智慧旅游水平保持西部第一、全国领先。四是建设旅游开放示范区。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办好2016年中美旅游领导高峰会议、2017年中阿博览会和中阿旅行商大会、2018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促成更大的旅游政策、产业、投资、金融、服务开放,推动对外合作、拓宽发展渠道,不断增强旅游外向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旅游开放示范区创建工作,使宁夏的旅游开放水平达到全国前列、在中阿旅游交流合作中居于优势地位。

  

  立足宁夏特色资源 加快民族文化发展

  “十二五”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宁夏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古老的黄河文化,优秀的回族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以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埠之地形成的丝路文化。“十二五”期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文化强区战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现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艺创作生产精彩纷呈

  共创作生产文艺作品30余部,打磨复排优秀剧目10多部,有反映现实题材的话剧《回民干娘》,秦腔《花儿声声》等;反映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舞剧《花儿》《月上贺兰》和京剧《庄妃》等。配合重大活动举办晚会(音乐会)10余台。舞台艺术作品共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88个。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4个,文化馆25个,各级各类博物馆75座,乡镇(街道)文化站231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146个,农民文化大院730个。新建了宁夏大剧院和即将开工建设宁夏美术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欢乐宁夏”群众文艺汇演、“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戏下乡服务覆盖所有市县区,年演出3100场以上,惠及群众超过500万人次。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区演艺、娱乐、会展、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过100家,回族刺绣、剪纸、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2家动漫游戏企业成功上市,动漫形象“小哈家族”荣膺“中国十大卡通形象”大奖,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5处,其中:国保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5处。有18项国家级和68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名国家级和56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9个。

  奋力推进“十三五”文化建设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略,着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新建宁夏美术馆,补齐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启动自治区60大庆文艺精品献礼工程,创排更好更多优秀作品,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争取西夏陵早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着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中阿文化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着力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方式,促进宁夏文化“走出去”;着力建设黄河金岸文化长廊、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丝路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文化强区,为打造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美丽宁夏
塞上江南抒写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