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陕西省西安市来说,今年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起步之年。如何建设好西安,提升西安人民生活品质?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长上官吉庆在接受专访时,给出了三大方向。
①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对陕西作出了‘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的论断,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西安是时候有所作为了。”上官吉庆说。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西安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这个目标定位,积极践行“五通”举措,抢抓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建成了“立体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更加畅通,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完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可以说,西安市‘一带一路’的成绩单上闪现着诸多亮点。”上官吉庆说。
接下来,西安市将以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向西开放新窗口”为目标,依托自身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切实用好国际内陆港、综合保税区、欧亚经济论坛和丝博会等平台,着力提升西安对外开放的品质,积极探索内陆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路径,努力将西安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西安能量”。
② 国际化大都市须富有文化内涵
在不久前举行的西安市城市治理工作现场大会上,上官吉庆谈起自己几天前乘公交车暗访的经历。“我看了钟楼周边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看了钟楼地下通道,还往南一直走到小寨,发现问题还真不少。”之所以选择钟楼周边进行暗访,上官吉庆这样解释,“钟楼是西安市的脸蛋,钟楼周边都管不好何谈国际化大都市?”
“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最大的优势在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也是历史文化。”上官吉庆说。
近年来,西安市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完成了汉长安城、秦阿房宫等多个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并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遗址保护“西安模式”,相继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既实现了对遗址的有效保护、展示了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得益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西安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已经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是具有全世界意义和全人类价值的重要城市。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西安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价值、讲述华夏故事的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使西安成为保存中华记忆的城市,还要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城市,更要成为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和探索现代城市发展轨迹的城市。”上官吉庆说,“十三五”期间,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将会被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③ 政府有职责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上官吉庆到西安履新不久,便参与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6年度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编写。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三大跃升。“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是政府的职责。”上官吉庆坦言。
为此,在民生方面,西安市政府确立了几大目标,包括: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休闲等新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提高快递网点农村覆盖率,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新市民需求。
在城市治理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构建西安“大数据”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城区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进全程网上审批,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推行市民电视问政,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对于百姓最关注的教育、就业、医疗等问题,上官吉庆说,西安市也有相应举措。2016年西安市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所,完成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三期工程和中小学在线课堂建设,实现“校校通”全覆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次。今年提供保障性住房房源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3500户,完成3.05万棚户区改造群众回迁安置。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2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8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