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04日 星期五

世界眼光 国际标准 改革创新 先行先试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积极推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04日   第 12 版)

  首批中规车到港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工作部署及动员大会现场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商业务开通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进口商品总部基地内进口红酒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区貌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坐落于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于200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及前湾集装箱码头区整合建成,拥有青岛港这一天然深水良港,是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开放高地。

  2001年,在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主导支持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设立应急课题研究保税区转型问题,吸纳了青岛保税区提出的“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发展设想,并最终确立了“实施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的“三步走”战略路径,成为我国最早提出的关于自由贸易试验(港)区的发展思路。此后,青岛保税区积极践行“三步走”路径,于2004年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家“区港联动”试点,于2008年获批青岛保税港区,于2013年正式向国家报送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试点请示,成为一直以来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办建设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据悉,山东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已正式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围绕海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日韩自贸区推进等重要国家战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加强自由贸易园区与自由贸易协定的衔接与互动,发挥山东和青岛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港区特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与目前已获批的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样,山东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构建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试点。同时,依托与日韩经贸往来密切、海洋经济基础雄厚、大宗商品交易集群发展、国际文化交流频繁、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等优势,突出具有山东青岛特色的改革试点,并得到了有关部委和专家学者的认可。

  李克强总理在参加2015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支持山东青岛申办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作为山东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高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朝着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航运服务完善、金融功能健全、辐射联动效益突出、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迈进。

  当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按照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有关要求,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确定了“一手抓申办,一手抓复制推广”的具体工作思路。围绕行政、投资、监管、金融、贸易、航运等六大领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已于2014年8月推出第一批42项改革创新举措,目前,第二批试点举措即将酝酿推出。

  2014年8月28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召开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工作部署及动员大会”,部署了下步先行先试的职能范围和实施细则,对先行先试的具体任务推进措施进行了分解和落实,标志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先行先试工作全面启动。在其先期推出的42项先行先试举措中,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22项,结合青岛特色先行先试20项,以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努力为深化改革开放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一)行政领域。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设立“三局一中心”,制定“权利、服务、限批清单”,建立“一口受理、一门办结”的服务模式,办理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缩减到3天。二是实施网上自主办税,涉税事项网上审批备案,税务登记号码网上自动赋码,纳税信用管理网上信用评级。三是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建立同步联动审批制度,推行“多证联办、一步到位”,开发“三证合一”联办和统一制证系统,目前,青岛港正在进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到2015年6月30日年报截止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应年报企业3431家,已上报企业3190家,年报率92.98%;2014年应年报企业4309家,已上报企业3981家,年报率92.3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4和7.3个百分点。

  (二)投资领域。一是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迅速。二是积极抓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两项政策的试行,允许对登记在一个地址的具有投资关系的企业住所物理分割,实行“一址多照”,对在保税港区及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注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的企业,实行经营场所备案登记,不再要求办理分支机构。三是率先试点“集中办公区”制度,促进贸易企业的集聚。以汽车公司为例,已成立了青保集中办公区有限公司,为200多家汽车销售企业入驻提供便利条件,有力促进了汽车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四是外商投资广告企业实行项目备案制,取消生产许可证委托加工备案,创新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

  (三)监管领域。一是海关监管方面,“统一备案清单”、“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纳税”、“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以及“融资租赁”等5项制度创新落地,其余7项制度创新将随海关智能化卡口改造和新版特殊区域信息化系统上线同步推进。二是检验检疫监管方面,首批7项检验检疫试点全面推进,其中“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等试点制度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率先试点,对于区内法定检验的出口货物,在建立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使用、评估和管理制度基础上,凭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验证评估放行,不再对货物实施抽样检验。同时,配套建设3000平米酒类和食品检测实验室,将检测时间从45-60天缩短至5天以内,并与韩国最大的农产品、食品质检机构KTR开展检测业务合作,国内出口韩国的食品农产品率先实现“一次性前置检验”通关,大幅提升中韩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金融领域。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外汇试点,允许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同时做好试点配套建设及宣传。在完成外汇试点争取、实施细则制定等工作的基础上,区内橡胶市场已于2014年12月份顺利开展首票业务,成功进行试点。同时,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宣传及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会员企业入驻并享受政策。二是制作发布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经过多轮调研论证,中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橡胶价格指数工作方案已制订出台,并已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该指数的顺利运行,不仅将推动我国抢占国际橡胶生产流通领域主导地位,而且还将扩大中国对国际橡胶市场的影响力。三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成功发行。四是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2015年6月1日起境内外投资主体可直接到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相关外汇登记手续,外汇登记手续大幅简化,办理时限缩短30%。

  (五)贸易领域。一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建成全国首家大型B2B跨境电商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5年7月20日举行揭牌仪式并正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运营。二是推进汽车口岸平台建设。据统计,2015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出口整车3万辆,其中进口整车1.5万辆,在全国19个进口汽车口岸中跃升至第5位,平行进口车8500辆,跃居全国第二;该区与中国平行进口车电子商务平台海淘车网合作创建电子商务与汽车口岸、汽车贸易商、物流供应商、售后服务商的“1+4”运作模式,打造国内首家汽车口岸电商平台。三是推进进口商品总部基地建设。发挥区域特色,结合港口优势,投资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重点打造集总部基地、展示展销、仓储分拨、批发零售、会展推广、防伪溯源于一体,沟通国内外客商,营造优质运营环境,为入驻商户提供便利,实现国外原产地与大众消费者直接见面的综合性贸易平台和进口商品产业发展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新兴贸易业态。大力开展文化贸易,允许内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经文化部门内容审核后面向国内市场销售;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和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积极推进融资租赁行业对外开放,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共引进22家融资租赁项目注册,占当时青岛市引进项目(42家)的一半以上,注册资本达6.85亿美元。

  (六)航运领域。积极扩大出口拼箱业务试点,创新采用“货入区-发运抵-先放行-封箱离”的监管模式,改变了先拼箱再入海关监管区域的固有模式,有效解决了出口拼箱货物因一票货物异常导致整箱货物被甩货的难题。大力拓展国际转运集拼业务试点,青岛海关已出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际转运拼箱业务监管方案》。该方案试行后,境外货物可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拆箱,根据不同目的港,与我国的出口货物或其他国际转运境外货物一起重新装箱后再运送出境,使出口拼箱和进口拆箱业务得到有效整合,促进国际中转、国际分拨等业务的发展。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积极推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