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29日 星期一

政协双周协商 务实结出硕果

本报记者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29日   第 04 版)

  图为2015年11月19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4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
  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从2013年10月至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已举行46次,先后有900余位委员和专家参与,会风务实民主,成效实实在在。

  ■ 大视野 小切口

  1950年4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召开了双周座谈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领袖在会上共商国是、建言献策。后来,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到1966年7月共举行了114次。

  而今,这一中断了近半个世纪的优良传统,以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形式得到继承和创新。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举行,那次的主要议题是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从此,全国政协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已经持续两年多的时间,截至目前总数达到46次,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相当多的选题有些出人意料的“小”,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等。

  事实上,“大视野、小切口”正是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问题”,研究突破后促进“大问题”得到解决。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佳义说,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只开3个小时,那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我们不讨论。

  ■ 讲套话 不欢迎

  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人选是如何确定的呢?据了解,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名单涵盖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也会参会介绍情况并听取意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都已成为“常客”。

  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施杰,曾两次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第一次做主题发言时,我还有些紧张,没有脱稿讲。第二次就不同了,拿着话筒站起来,即兴讲了差不多5分钟,比较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施杰对本报记者回忆说。

  在施杰的印象中,由于每次会议时间有限,参会人员都抢着发声。特别是最后的自由发言,话筒很紧俏,还可以随时插话、提出质疑,有时会因具体观点不同而争论起来。大家共同的特点是直奔主题,因为如果有谁说套话,可能会被打断。

  ■ 多元化 显成效

  在座谈会上,委员们多元化的意见不仅都有表达的机会,也有被报送相关部门做决策参考的机会,有的还直接反映到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上。

  比如,2014年11月,关于“建筑工人工伤维权”问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前,国务院有关部门与政协一起进行了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起草了有关建筑业工伤保险问题的文件草稿,拿到会上讨论。与会人员讨论的焦点自然落到工伤保险问题上,大家围绕资金来源、体制机制障碍、部门利益等各方面进行详尽周全的研讨,然后形成供国务院决策的参考建议。最终,这个多部门十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政协这个平台上得以推动解决。

  再比如,2015年初,华夏董氏兄弟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了尽快出台黑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等建议。同年4月9日,全国政协召开了相关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并形成了《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

  “我在黑龙江从事绿色有机农业10多年了,对黑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认为,保护黑土地的核心在于培肥地力,让农肥回归黑土地当家作主,扭转化肥独霸天下的局面。”董配永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呼声后来得了很好的回应。”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放
三个“开局之年”中国奋力向前
网信办就关闭任志强微博发表谈话
12院士发起成立博爱基金
政协双周协商 务实结出硕果
中央第九轮专项巡视进驻12个地方和单位
歌剧《卡门》重返国家大剧院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逾1100只
青海再建300高原美丽乡村
责编:任 涛 卢泽华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