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18日 星期四

青岛金融业五年演绎
“倍增式跨越发展”

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18日   第 02 版)

  在5年的时间维度里,一座城市的金融业会有怎样的发展?

  青岛给出的结果令人讶异——15个“翻番”勾勒出这个沿海开放城市金融业在过去5年来的发展轨迹。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金融业在金融业增加值、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新兴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存贷款规模、直接融资规模、保费收入、证券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金融业税收规模、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权益类市场、股权投资基金类企业、地方准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共15个方面实现翻番增长。

  这个变化足以表明青岛金融业在呈现“倍增式跨越发展”。

  精准的数字更具有说服力。

  来自青岛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为23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4.2%。经过5年发展,2015年,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8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6.3%。与“十一五”末相比,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为2010年的2.5倍,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2014年6月末,青岛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首次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首次跃居为山东省首位。到2015年末,青岛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156亿元、1157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1.9倍,接近翻番。

  对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而言,过去的5年中,发展开放型金融成为题中之义。

  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韩国产业银行、釜山银行、台湾国泰世华银行、中德安联保险……“十二五”期间,一大批外资金融机构将眼光聚焦青岛并在此落户。据统计,去年,青岛市外资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34家,这一数字在2010年时仅为17家。

  数字背后,是这座城市金融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劲支撑。

  2014年2月,青岛获批成为国内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建设成果丰硕喜人:先行先试政策“一事一报”通道打开,向韩国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试点、跨境基金投资范围扩大等多项全国“第一单”创新政策率先实施,先发优势初步确立;银行系、保险系、资管系等各类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加快落户,资源聚集效应日益突出;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组织举办多场次高层次论坛,“引进来、走出去”财富管理品牌活动不断增多,“财富青岛”城市品牌在国内外受到关注瞩目,为金融发展营造了开放、便利的财富管理创业环境。

  青岛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为当地实体经济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围绕蓝色经济区、“一谷两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青岛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率先在全国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破解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被誉为“青岛模式”;搭建常态化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融资超过500亿元……

  金融业向好发展,“看得见的手”作用巨大。

  过去几年间,青岛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人大2012年颁布实施《青岛市金融发展促进条例》,使得青岛为中国第三个进行地方性金融立法的城市。

  推进“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同时提升市南区传统金融聚集区品质,培育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金融功能,形成特色空间布局。这些措施为青岛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绝佳载体。

  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青岛也有新动作:成立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出台一系列打击逃废债、处置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措施办法。截至2015年底,全市银行不良率降至2.04%,较2015年初下降了0.56个百分点,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不良额、不良率连续三个季度“双降”。

“互联网+大外贸”
青岛金融业五年演绎
“倍增式跨越发展”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