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

“背冰亮膘”记

梁 冬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16日   第 08 版)

  在山西最南端,濒临黄河的芮城三角山地,每到数九寒天的正月,人们总是期盼着一场“背冰亮膘”的盛况。

  “背冰亮膘”不仅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民间社火,也是一项祭祀活动,在当地有100多年的历史。每逢新春佳节,青壮年汉子身着短裤,头裹红巾,手敲锣鼓,肩背冰块,效仿着古代作战的队形变换着进行表演。凛冽的寒风中,汉子们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裸露在外,丰满的肌肉、健壮的体魄,让人感觉到无穷的力量。融化了的冰水顺着他们的躯体直往下滴淌,可汉子们依然器宇轩昂,显示出惊心动魄的健与美。“背冰亮膘”饱含着人们的期待,“背冰”感动龙王,让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背冰亮膘”从农历腊月二十就开始准备。村民用自制的长方形磨具,倒上水放在露天冷冻。背冰的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他们自信参加“背冰亮膘”的人,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病。因此,报名参加的青壮年十分踊跃,由于限于人数,都要经过挑选培训。心灵手巧的媳妇、女儿要制作精美的红丝绸带和短裤,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手艺。一切准备就绪,“背冰亮膘”的青壮年要做的事就是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一展身手。

  农历正月初四,我来到“背冰亮膘”的发源地,中条山麓的运城市芮城合河村。这是一个古村落,村不大,但几条巷道修饰一新。火红的对联、悬挂的灯笼,极为浓艳,像一束束火焰在升腾,映衬出节日的气息。人们携老扶幼,从四面八方涌进村里,像逢集一样,本不宽敞的街道显得十分拥挤,村民们满面春风地为客人提供场地和板凳。“背冰亮膘”还没有拉开序幕,但一幅幅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留给人无边的想象空间。

  在村委会的大院里,放着十几斤重的一块块长条冰块,参加“背冰亮膘”的青壮年裸着上身,刺骨的寒风仿佛对他们没有任何杀伤力。他们头系红丝绸带,身着短裤,相互切磋,谈笑生风,旁边放着鼓、锣。只见几位村干部模样的人,端着一杯酒递给赤裸上身的青壮年,大有“临行喝罢一杯酒,浑身是胆雄赳赳”之气概。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美酒都浓缩在酒杯里,它可以壮胆提精气神,又能提供热量,爆发力量。

  突然,一阵鞭炮声响起,在升腾的礼花烟雾中,喧嚣的人群顷刻寂静下来。它向人们发出一个信号,这是“背冰亮膘”的前奏曲,龙争虎斗的比赛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了。鞭炮礼花声中,青壮年有的背起冰块,有的携起鼓、拿起鼓棰,有的手执锣。威武雄壮的汉子甩动双臂,有节奏的鼓锣铿锵有力。亮膘的青壮年背着冰,箭一样冲出大院。

  当我又一次快步来到街上时,远处传来锣鼓声、号子声。我在人缝中钻来钻去,终于挤到前面。

  但见队伍中有一鼓手,身背冰块,敲着鼓点,有节奏地指挥着队伍行进。前后两翼是几个同样身背冰块、自带铜锣的人,他们附着鼓点的节奏击打出有规律的和声,声音浑厚且柔和。人们深深地被这种精神和表演折服,阵阵掌声热烈响起。 

  在“背冰亮膘”的队伍后面,是披红挂绿的社火表演。“赶毛驴上会”、“抬花轿”和“三打白骨精”等民间社火,在震天的鼓乐声中翩翩起舞,极像一部动人心魄的荒诞剧。我仿佛也融入其中,按了按一颗激动的心,踩着鼓点,手舞足蹈起来。

  民俗,它彰显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梦想,是我们古老文明遥远岁月的缩影;“背冰亮膘”,它属于运城,属于黄河,更属于我们中华民族!

“背冰亮膘”记
中国年带动世界旅游
新春踏青
旅游厕所亦成景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