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一种“三高”现象——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专家分析,这种怪现象折射出农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来自农业部的信息,今年我国将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从优化种养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农业布局、加强服务引导等方面寻求突破,全面提高农业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一边丰产一边进口
众所周知,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吨,比2014年增长2.4%,已是“十二连增”。但一边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另一边却是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
据统计,2015年前11个月进口粮食为1.13亿吨,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来第二次过“亿”。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当前国内每7斤粮食里即有1斤来自国外。
受进口粮食冲击,国产粮食只能积压在仓库,造成了库存高企。“现在玉米的库存可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进口大麦、高粱、木薯等替代玉米,使得国内玉米销售受到冲击,出现滞销积压,这是中国粮食市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除玉米外,很多农产品的库存也相当严重。据国家粮食局透露,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2015/2016市场年度,中国主粮库存规模居世界第一。
成本高企丧失优势
国产粮不敌进口粮,价格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对本报记者说,总体上看,当前粮食需求还是大于供给,所以要进口粮食弥补缺口。但具体分析,国产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高于进口粮食,很多农产品加工厂因此不愿意收购国产粮。
“从价格上讲,中国自己生产的玉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所以不得不都进了仓库,这导致现在中国玉米的库存可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陈锡文称。此外,据了解,棉花、大豆、蔗糖等人工成本高的品种近年来都在大量进口。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4年我国玉米每亩现金成本是417元,综合成本是1064元;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同期美国玉米每亩折成人民币现金成本是393元,综合成本是697元。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困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家指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有效缓解当前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
优化结构调量增效
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认为,供给侧改革要抓好6个方面工作:一是调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提品质;三是促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去库存;五是降成本,着力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六是补短板,大力加强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农民生产要素组合能力不高,信息沟通差,市场意识不强。”张正河举例说,当市场对一种农产品需求大时,农民们一窝蜂地去种植,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于是农民们又一窝蜂地放弃这种农产品,改种其他市场短缺的产品,致使很多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张正河认为,供给侧改革要根据市场调配供给,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能力的农场主,提高农业竞争力,使中国农业走向经营规模化,生产过程科技化、高效化,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农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