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一带一路”合作更广阔 东西两端沟通更深入

“汉语热”搅动“中国热”

凌 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2月05日   第 03 版)

  图片来源:百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次出访也使这3国的“汉语热”升温。“汉语热”不仅是对汉语言的关注,更折射出外界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中国热”。

  谈生意 语言应先行

  沙特、埃及、伊朗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是“一带一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支点,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诱人的经济利益下要共同发展,合作双方就务必要解决好语言交流问题。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呼吁,应该培训更多的阿拉伯语人才,搭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语言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满足双方的需求。沙特《利雅得报》在1月13日刊文称,“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它的国情、政治、文化、社会及经济状况。中国人从1943年在大学开创阿拉伯语学科起,就一直在努力了解、学习我们的语言。在这方面,中国人比我们先进很多,他们对于我们的了解程度远高于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胜利认为,文化具有柔性力量和巨大的亲和力,对于超越歧见、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热”为“一带一路”引导的中外合作提供了文化保障。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外国民众将具备主动地了解和认知中国的能力,更容易接受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

  不仅是在沙特,伊朗现在已有4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近百名大学生正在学习汉语。埃及开罗的中国文化中心已开办了14年,总计有7000名埃及学生在这里学习过中文。

  “汉语热”打通了中外交流的语言渠道。“语言热和国家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有了中苏交流、中西交流,出现了俄语热、英语热,而俄语热、英语热反过来又推动了中苏交流、中西交流的发展和深入。“汉语热”既是中外合作交流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外合作交流的助力。”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如是说。

  要合作 沟通是前提

  埃及《金字塔报》董事长艾哈迈德·塞德·纳贾尔说,中国倡导共建的“一带一路”不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简单复制,而是一条不同国情、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开展和平、平等合作的现代之路。要实现高效的合作,彼此就要互相了解,既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也了解对方的国情民意。

  前不久,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城市奥什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丝路杯”中国国情知识竞赛。中国驻奥什总领事宋利群在竞赛开幕式上致辞说,自奥什大学开办孔子学院以来,该地区掀起空前的“中国热”,在这一背景下举办中国国情知识竞赛,将有助于当地民众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在学习汉语的人中,抱有功利、实用目的开始学习的应该占多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汉语中所包含的中华哲学思想、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就会释放出来,深深吸引住他们。这种由被吸引而产生的热爱超越了功利、实用目的而变得更纯粹、更长久。在他们心中,中国的形象也随之变得更柔和、更人性,更具有灵魂。”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齐爱军教授说。如同吃饭,只有增进了解,真诚沟通,陌生人才能坐到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共享时代发展的“蛋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汉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谋共赢 了解做基础

  中外交流,汉语充当先行官。如何使“汉语热”持续升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汉语热”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为主体。我们在做好汉语语言资料供应的同时,还要注意汉语教师、教材的“本土化”。中外双方增设对方的语言专业,增派留学生是有效途径,旅游和经贸规模的加大也为彼此增进了解和信任提供基础。“汉语热”牵线,“中国热”加温。

  “汉语热”引发了世界了解中国的兴趣,那些恶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的伎俩越来越无处遁形。“汉语热”和“中国热”是中国联系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切入点。除了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外,还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有规划地组织对外汉语传播的网络队伍。

  “汉语热”继续发酵,在敞开大门迎接各国宾朋的同时,中国也会积极地走出去,到朋友那里坐一坐。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这一轮的“汉语热”、“中国热”将会更持久,从而推动中外交流向更广阔、更纵深的领域发展。

细数热点 重新出发(点点滴滴)
“汉语热”搅动“中国热”
津巴布韦的新春庙会
女人的社会地位
我期待去中国
我的家乡
旅游让我长大
以图释义 轻松学汉字
冬天的乐趣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