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应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更加看重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关注”,近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招生录取改革报告,为美国大学的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该提议触及了在美华人的切身利益,引发了华人的忧虑和质疑。
招生重“软指标”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但部分美国华人却心事重重,袭扰他们的就是哈佛大学刚刚发布的招生录取改革报告。
该报告题为“扭转趋势”,哈佛大学想要扭转的是当前年轻人过分关注个人成就的趋势。报告提出,大学招生应弱化标准化考试分数等“硬指标”,重点考量社区服务、家庭贡献等“软指标”。
在报告出台的同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题为“检讨大学录取制度”的文章。文章称现行的大学录取制度会导致学生陷入疯狂竞争的状态,同时它也忽略了很多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潜质。
哈佛的改革提议已得到美国85所一流大学的签字认可。耶鲁大学承诺会在申请材料中增设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招生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大多数学生确实为标准化考试花费了过多精力”,“我们不想要那些一味追求名校的学生”。
但部分美国华人对此提议并不认同。有华人认为,该改革方向对华人进名校有负面影响,是变相的SCA5提案。
对华人变相歧视?
华人缘何质疑哈佛的改革提议呢?
主要原因在于该提议再次触动了在美华人的教育“歧视”之痛。经历了“平权法案”、“加州SCA5提案”等冲击的华人,唯恐大学再次出台对其不利的政策。
“华人乃至更广泛的亚裔大都偏重考试,在非分数的社会活动上也局限在音乐等方面,所以部分华人容易对这一建议产生反弹。”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分析说。
有两个孩子的美国华人钟明也表示,很多华人父母节衣缩食把钱投在孩子的教育上,但目前的状况下,华人越来越难得到好的教育机会,更别提通过教育融入主流社会了。
对于哈佛提议改革的动机,有华人认为,目前美国知名大学的亚裔生录取率较高,学生不够“多元化”,这项“改革”意图通过弱化学术硬指标,为招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但李斧认为,这项改革建议本身并不带有歧视倾向。美国大学升学顾问周立伟也撰文指出,此次改革提议旨在对美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进行修正,重塑美国的传统美德。提议并非针对华人,但冲击到华人也是难以避免的。
扬长“改”短合理发声
当前招生改革大势下,美国华人该何去何从?
“合理的知识考核当然应该坚持。”李斧认为,在美华人虽然重视教育,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却存在“策划时置身事外,开始时简单反对”的倾向。对于教育改革,华人应积极看待和主动参与,从源头上捍卫自身权益。
此外,针对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华人应该扬长“改”短,切实提高自身的“软实力”,而不是一味地扬长避短。“与其在技术层面上去适应这些变革,还不如从内心和价值观层面真正拥抱这些变革背后的精神”,周立伟说。
对于改革大势下华人的未来,李斧的态度十分乐观:“华人的适应性很强,政策变化下会很快跟进。随着对下一代社会参与要求的增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华人从政或进入社会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