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29日 星期五

读书要诀

唐宝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29日   第 11 版)

  我有系统、有计划的读书,始于大学一年级。第一次进学校图书馆,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数十万册各类书籍,摆满了几百个书架;图书馆大楼一共4层,是名副其实的书的海洋!我贪婪地一本本抚摸着,发誓要把这些书全部读完,但困惑随即产生了:这么多的书,我怎么读得完?那么多的作家,每一个作家都写了那么多的书,我怎么读得过来呢?如果有选择地读,又该选择哪些,放弃哪些呢?

  后来,我把这个困惑向教我们哲学的何老师讲了,何老师说:“如果不是出于研究的目的,对于某一个作家,不必将他所有的著作全部读完,那样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只需要把他的代表作读完即可。当然,如果针对某一作家进行专门研究的话,就要系统地阅读他的每一部著作了……”

  何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从那时起,我为自己确立了读书原则: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要系统地将其作品全部读完;而对于一般的作家,我则只读代表作。接下来,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先按国别分类,中国作家鲁迅、郁达夫、沈从文……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然后,再具体到读哪些书,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我的最爱,他的书我是要读全集的;郁达夫的书,我选择了《沉沦》《屐痕处处》《郁达夫诗词笺注》;沈从文的书,我选择了《边城》《萧萧》《湘行散记》;托尔斯泰的书,我选择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高尔基的书,我选择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以上是我最初订的计划,但随着阅读程度的不断加深,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就不断地添加进去。比如,屠格涅夫的书以前只打算读《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等几本,但在阅读中喜欢上了他的文字风格,于是便把他所有的书都列入了阅读计划,他成了俄罗斯作家中我唯一读完全集的作家。还有一些作家,当初的计划中没有列入,但后来了解了,就添加上了,如杜拉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

  不仅仅是文学书,社科类的书也是这样。在阅读某个作家之前,先把他的几本代表作挑选出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心去读了。比如,托克维尔,我只读了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哈耶克,我只读了他的《通向奴役之路》和《自由秩序原理》(现在多译为《自由宪章》,但我更喜欢《自由秩序原理》这个译名)……这样一年年读下来,原本杂乱无章的文化信息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了。

  《鲁迅全集》是1.3万多页,《老舍全集》是1.1万多页,茅盾、巴金、沈从文的全套文集都超过4000页。世界上的书太多了,而我们的生命又太短暂了,想把所有作家的所有书全部读完,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只读代表作不失为一个理性而现实的选择。

畅销书是怎么炼成的?
宋代:中国文艺成熟期(品味古籍)
爱书妙语
读书要诀
史诗般的旅行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