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

多彩民族文化惊艳四海

李成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26日   第 02 版)

  乡村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张彤摄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要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

  一年来,云南着力打造好民族文化这张云南的亮丽名片,把民族文化的“多元”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之中。

  

  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奇山异水孕育了云南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民族歌舞婀娜多姿,民族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民族服饰美轮美奂,民族饮食绝无仅有,民族节庆豪迈奔放。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发展,政府主导、多元发展、扎根云南、走向世界的格局初步显现。

  2015年5月1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开幕,《哈尼古歌》作为2015年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登上了璀璨的国际舞台,共演出1000余场,吸引了100多万人次观看,其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爱尔兰总统麦克·希金斯等多位外国政要,成为本届世博会最受关注、最具特色、观看人数最多的节目之一。《哈尼古歌》完成了从濒临失传到走向世界的完美蝶变。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伦敦兰卡斯特宫举办的中英创意产业展时,受环球音乐邀请,云南南涧跳菜艺术团4名演员为艺术家萨顶顶助阵,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献艺,这是南涧跳菜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文化产业谱写新篇

  过去一年,云南以创意为先导,以市场为引领,坚持内容为主、特色立足,进一步完善机制实施项目,通过锻造品牌和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有一种美妙的音乐,从彩云之南走向大江南北、国际音乐艺术殿堂,这就是源自云南梁河、被誉为“东方萨克斯”的葫芦丝。小小葫芦丝,成就了一方产业:云南生产葫芦丝的企业达400多家,年生产葫芦丝200万支,产值近2亿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数万人。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云南葫芦丝已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型加工、新产品研发、新作品创作、专业化培训、品牌化推广销售和文化交流演艺一条龙产业体系,呈现“井喷”式发展。

  通过数代人的“守艺和创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形成了有充分文脉传承的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2015年南博会上,汇集了68家云南刺绣企业和村寨刺绣精品的“刺绣布艺专馆”,精美绚烂,人流不绝,体现了云南刺绣的特殊魅力;以“金木土石布”为主的特色文化产业熠熠生辉,精美的“云绣”品牌、典雅的“云陶”品牌,日益响亮。

  以昆明憨夯工艺品公司、云南花猫民秀经贸公司、云南三彝扎染公司、红河金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云南企业生产的民族手工刺绣、扎染、民族娃娃、布艺包、斑锡、斑铜、乌铜走银等特色工艺品,已经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成为文化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力。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云南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文化厅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及“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省花灯剧院围绕茶马古道题材,以《小河淌水》为题,组织29名艺术创作人员深入滇西茶马古道,体验生活,为2015年新剧目的创作收集素材;省京剧院围绕边屯文化题材,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的作品。

  2015年以来,省级院团共组织实施了45个创作计划及选题。云南省文化厅所属艺术院团分别与县级及县以下街道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文艺演出队等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跨地区等不同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

迪庆:这个冬天不太冷
云南边贸首破百亿元
缅中边境步行集市在木姐开市
舞剧《老山颂》昆明首演
三年将助百万人“挪穷窝”
多彩民族文化惊艳四海
秧佬鼓“嗨起来”
责编:孙懿 邮箱:cnshich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