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25日 星期一

活佛的“史诗” “心灵”的舞剧

——观舞剧《仓央嘉措》

刘悦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25日   第 07 版)

  舞剧《仓央嘉措》剧照

  这是一出活佛的“史诗”,也是一出“心灵”的舞剧!

  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60余年了,首部舞剧就选择了《仓央嘉措》。

  编舞者可谓深透地理解活佛的“心灵秘笈”,以身体的审美语言,呈现了仓央嘉措短暂人生的“心路历程”。近些年来,在展示性舞蹈成为中国舞台主流的时代,打磨许久又能“走心”的此类新剧,的确显得稀罕又可贵。这部舞剧,也呈现出总导演丁伟所力求的风格——干净、简练、深沉、内敛。整体观之,该剧有着自身的独特美学取向,它的“抒情”大于“叙事”,“写意”高于“写实”。偏重于“以舞来抒情”,而且与仓央嘉措的生活流变是内在契合的,这不能不说是对当今舞剧的一种拓展。

  该剧的成功,也许并不仅仅在于对民族形式的娴熟借鉴与发挥,而更在于对人物内心丰富情感世界的深挖与发掘。应该说,这部剧应归属“心灵舞剧”,不仅以“身”显“心”,而且以“心”统“身”。此种心灵呈现,又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张力结构,那就是“佛性”与“人性”的矛盾纠葛。该剧描摹的就是佛性与人性彼此矛盾的“心灵史”,并将这种到底皈依佛法还是留恋人世的心灵纠结完美地呈现出来,令人感喟不已。

  整个舞剧大致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前半部的“母子亲情”线索,另一条则是后半部的“男女爱情”线索,3位不同年龄的仓央嘉措的扮演者依次贯穿全剧。应该说,“母子线”较之“情人线”,处理得更为细腻一些,也更有动人之处。从仓央嘉措“坐床”之后,母子再见的那段双人舞里面就可得见。母子身体上的纠缠极为微妙,母亲到底将仓央嘉措当儿子要“亲”,当活佛要“敬”。于是,离别之际,母亲只能一拜叩再一相拥,一离去再一回眸,既不舍得又不得不尊跪,亲情与礼佛之矛盾,内心撕扯至极,最动人心扉。情人之情也张力十足。亮点也是出现在二人再度见面之际。双人舞的男女主角那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情感关联,也许只有舞蹈才能呈现得如此准确。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孤独,则是通过20岁男主角的独舞完成的,相当出彩,也构成了舞剧的高潮部分。

  此外,舞剧编导不仅使用了大量藏传舞蹈的语言,而且还从各种原生态的舞蹈汲取元素,乃至把“打阿嘎”这种生活气息浓郁的劳动歌舞改编为群舞。僧院喇嘛“辩经”也被艺术化了,更给人新鲜感。

  仓央嘉措,曾经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仙逝,也是一位光芒万丈的“诗佛”。300多年后,后来人把他的人生编成舞剧,呈献给当代中国人,真乃人生如戏、戏似人生也。

歌声飞扬 情满黎川
“一带一路”为歌舞剧注入活力
《战太平》讲花云忠勇双全故事(中国戏曲中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
为艺术欢呼 向传统致敬
活佛的“史诗” “心灵”的舞剧
《环球春晚》全球联动迎春
大型电视连续剧《白鹿原》杀青
责编:苗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