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情牵恩施大峡谷

本报记者 孔晓宁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22日   第 15 版)

  图为恩施大峡谷迎客松

  恩施这个地名,一看就有温馨之感,似乎一踏上这方土地,就会有天赐良机或好运降临。走过恩施大峡谷,我的预感成真。

  从湖北恩施市区出发,到恩施大峡谷有一个多小时车程。行前查阅资料得知,该峡谷离贵州梵净山、湖南张家界不远,同样都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特的是峰丛绝壁兼而有之的恩施大峡谷,不仅包括天坑、地缝、溶洞、暗河、竖井、石芽、悬谷、溶丘等地貌形态,且峡谷长达108公里,地缝通着的暗河,在地下流淌50公里,其间居然下穿长江三峡!景观绝美,世间少有。

  上车时好友提示,恩施大峡谷难见晴天,看到真容全凭运气。但车刚抵游客中心,天空蓦地闪出一道金光,云哗地便散开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和阳光一样灿烂起来。

  坐进索道轿厢快速飞升,瞬间便凌于云龙地缝上空。身下3.6公里长的U形地缝,如同一道壕沟。两壁峭立,刀砍斧劈一般。道道飞瀑,从沟顶倾盆而下,溅落70多米深的沟底,在金黄色的石块上砸出一片水雾。一道彩虹,飞架雾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透过这片迷雾,我们仿佛看到,2004年7月29日,一支中法喀斯特洞穴科学探险队经过10年的探索,终于钻出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暗河,站在这道地缝边缘。他们意外地发现,前面居然还有一道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旷世奇观。

  “你们小时候上过山吗?”我向坐在对面的导游小谭问道。她是山下营上村人,属于土生土长的土家族。“10年前没有上山的路,谁都上不来的。”她指着前方笔立千仞的巨嶂笑着说。

  翻过“绝壁长廊”,我们在“七星寨”走下轿厢,由小谭领路,沿着一条青石板小道继续攀援。山上刚下过雪,冷风刺骨,可目不暇接的奇石异卉,令我们忘却了身体的不适。路边丛丛八仙花已经枯萎,可花枝顶着雪球,又若盛开一般。石头更有灵性。几只石龟趴在崖边,似在俯瞰着2亿多年的地质变迁;一只“手风琴”半张半合,像是演奏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这里好看吗?我们这个大峡谷哟,一分靠长,七分靠想,还有两分靠我讲!”在“回音谷”边,小谭的音量自然被放大了许多倍。“我看你这话有问题哟,这山好看得很哟,七分靠长,一分靠想还差不多哟。”我也乐着说。

  终于来到“一柱香”,那是峡谷中的一根石柱,高达150米,最细处直径只有4米,兀立于五座山峰正中。此时云压着柱顶,香烟缭绕一般。千万年来,风刀复雪剑,山洪连地震,这根细细的柱子不仅始终岿然不动,顶端竟还长出几树松柏。“当地百姓说,‘一柱香’是天神所赐,有佛掌托着,倒不了的。”小谭说道。

  一根细带,凌空飞系于两峰之间。小谭说那是美国探险家迪恩·波特的遗物。2012年4月,刚过40岁生日的迪恩·波特,在这里的峰丛之间系起一根长达41米的细带,向人类极限发起挑战。一连几夜,他露宿山间,向“一柱香”祷告,与绝壁危崖对话。22日下午,乘着天朗气清,他踩上160米高处,费时10多分钟,走出一项世界纪录。3年后,迪恩·波特在本国的高空探险中失事丧命。这更应验了当地百姓的传说:“一柱香”对光顾它的人总会特别护佑。

  在恩施大峡谷,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像“一柱香”一样富有人情味。那棵斜立崖顶的迎客松,不若黄山迎客松那般挺拔,却垂首俯身,伸出手臂,显出恭敬的神态。还有称作“母子情深”的石峰,像一位土家族母亲正在拥抱热吻自己的孩子。大山与大爱如此水乳交融,让人不能不感慨万分。

  边走边看,边听小谭的解说。原来恩施大峡谷景区,有300平方公里之大,现已开放的七星岩与云龙地缝,只是其中1/10。目前这个5A景区,正在开发新的景点,更多的精彩,还在迎候着人们。

  小谭的人生轨迹,与当地许多人相似。过去家里穷,一度外出打工,成家有了孩子,才又返回家乡。“现在生活强多了。目前景区上千员工,九成都是像我这样的当地人。”一个新景区,带富一方人。我真为小谭以及她的乡亲们感到幸运。

  大峡谷内外的原住民以土家族为主,习俗不乏神秘。据说当地有几位老人会施定身之法。你站那儿,他一念咒,即刻无法抬手迈腿。我们没有机会领教这种魔法,却也有走不动的感觉。一是因为山高路远,腰酸腿乏;更主要是由于景色太美,不忍别离。走出峡谷,我们还屡屡回首。刚刚在雪地里印上的脚迹,渐渐在眼前模糊。而我们的心跳,似乎与大山的呼吸已经相融……

“佛缘之路”开启爱心旅途
打造山地旅游的大本营
中国入境游利好因素在增多(理性看待出入境游②)
情牵恩施大峡谷
国旅在柬开设第二家免税店
易生金服搭建旅游金融平台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