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住建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联合推荐的“2015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揭晓,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榜上有名。这是本次四川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两江碧水抱村流,百岁青杠挽渔舟。半岛天成无雕饰,千古田园有遗风。”青杠树村人用这首诗描述自身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经过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样板建设,这个川西坝子上的小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依托穿村而过的徐堰河引水入村,打造生态湿地,全村932户被划分为9个组团,聚居到一栋栋新修的现代化民居里,同步规划配套的水、网、电、路等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功能齐全,将村民生产生活半径缩短至10分钟以内。徜徉村中,茂林修竹、绿水环绕、花开遍田,村民们搞起茶馆、农家乐。来这里的很多游客都说:“这里的生活巴适得很哟!”
①川西民居特色强
走进青杠树村窦章堰安置点,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川西民居院落在绿树中错落有致,小青瓦装饰成鱼鳞纹窗花,四合院地面上铺着青石板,院落间的草坪修剪整齐,地面干净整洁,院后还种着各式蔬菜,远处田里是一片花海,一幅川西田园山水画跃然纸上。
“房子改造得确实好。”坐在院坝里,抬头望着二层小楼,已过耳顺之年的钟大爷脸上满是笑意。钟大爷说,以前村民家家烧蜂窝煤,一进村口就是浓浓的煤气味;生活垃圾也是往树林中随便倒,每逢夏天蚊蝇乱飞。
作为村主任,钟家旭说:“这些年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我们村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落改造是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我们就首先搞这个。”但是,怎么干呢?“当时政府给了我们很大自主权,但明确了一条,就是要保住川西民居的灰瓦白墙。”钟家旭说,经过大家讨论,最终决定按照“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理念,保持原有生态,不搞大砍大建。村里为此还定了一条铁的规定——“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
“修路遇到树了,路就改道。”4组村民黄春太说,他家房子后面的树,就是当时依靠这条铁的规定保留下来的。不仅如此,村里还补栽了一批桂花、银杏、香樟树等风景树木。
为了保留川西民居房屋的特色,参与青杠树村综合规划改造的乡村规划师邓薇也下了很大功夫:“川西房屋造型的特点是轻盈精巧,色彩朴素淡雅,所以我设计的新房以独栋楼、公寓楼、联排楼为主,粉墙黛瓦,见空修房,同时又融入现代建筑美观实用、简洁大方的建筑设置。”
为了让整个村景致更美观,邓薇还依照川西林盘(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水系发达、林木众多的自然地理条件,设置了水车、牌坊、亭子等,让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山水田园之间。
②生活生产两不误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钟家旭说,“开始的时候大家热情都很高,但具体怎么改,哪个脑壳都痛。”
后来,村委会干脆把各家选出来的代表带到成都市其它土地整治做得较好的地方去看,最终才确定了整治办法: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
“我们村有11个生产小组,总共设置了9个安置点,目标是打造‘10分钟生产生活圈’。”钟家旭说,这些安置点最大的300多人100多户,最小的110多人40多户。这样的小规模、组团式安置,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让村民就近安置,不远离生产田地,“大家都有怀旧的心,都习惯了离亲戚、离自家生产田近点,这是乡愁”;二是为了生态化考虑,小组团可以不砍大树,不毁林盘。
为了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青杠树村还同步规划了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6号组凤凰咀组团杨大秀的家位于一条新修的公路边,一栋两层小楼修得格外漂亮,房里装潢典雅,水、电、气、网设施齐全,每个房间里都配了厕所。杨大秀笑着说:“以后村里要弄乡村客栈,房间都是按照标准间装修的,光装修就花了20多万元。”
③相处融洽树新风
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青杠树村村民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同时也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新风尚。农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位于村中心的办证大厅,几个村民正在大厅里凭身份证拿信件、包裹。在大厅的服务指南上,计划生育、民政残联、林业服务、教育卫生、劳动保障、户籍管理等业务都清晰地写明了服务范围、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而且大多数项目都是“即办”,基本都是“免费办理”。
“村民要办事,基本我们这里都能解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还为村民提供农家客栈申请等工商注册服务,代订代发报刊、包裹,代收水电气费等便民服务。
沿着大厅所在的坝子走,看到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乡镇图书馆、“坝坝舞”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卫生室、养老服务中心等牌子,整齐挂在各个屋子上方,养老服务中心里还传来阵阵歌声。
此外,记者发现青杠树村的地面十分整洁,村民们能自觉将垃圾按分类要求丢入垃圾桶;每到节日村里会安排坝坝宴,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像亲人一样欢度佳节……环境卫生清洁、邻里关系融洽、乡风更加文明的良好氛围在这里充分体现。
④资金筹措多元化
一直以来,青杠树村农民的收入来源都是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业,收入水平不高。要建设新农村、搞土地整治,钱从哪里来呢?
青杠树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2012年获批后,这里地处成都市郊、毗邻高速路的土地价值就显现了出来。根据项目估算,扣除农民新居用地后,可节约出305亩集体建设用地,再预留一些空间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还有269亩可以面向市场,流转使用权。
青杠树村相关负责人说:“青杠树村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投入大概要1.67亿元,以节约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为抵押,我们向成都市农商银行贷款6000万元,向投资企业融资2000万元,县政府配套建设补助2200万元,一共筹集建设资金1.02亿元,这些钱基本是够前期建设改造的。”
此外,土地整治不同于征地拆迁,每个参与的农户既是投资者又是受益者,更是决策者、监督者。为此,村里专门成立村民议事会,对施工方、监理方、补偿方案等进行民主决策。
借了这么多钱,会不会担心还不上呢?钟家旭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与投资企业约定的不少于75万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后,村里可实现收益近2亿元,除偿还贷款本息后,可实现净收益约2400万元。这些资金还可用于青杠树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配套建设,“以后我们还准备挂牌上市呢”。
⑤自家门口创业忙
由于青杠树村地处成都市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并未发展工业。钟家旭说,村里确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是以高端项目为龙头、生态农业为基础、农家旅游为配套。
利用农作物产量较低的低洼地,青杠树村引水进田、搭桥造景,打造了一个100多亩的香草湖生态湿地公园;同时还成立了粮经合作社,建设了800亩优质粮油和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并在田间、沟边、河畔修建原生态的慢行通道,强化农业观光功能。
“我们经常举办菜花节、露营节、乡村音乐节、烧烤节、自行车赛、摄影赛,现在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很多人都会来这里休闲放松。”钟家旭说,来此的游客可以喝茶聊天、游湖划船、河边垂钓,骑车环游村落,还可以自助烧烤。
来了游客,自然要有吃喝。今年49岁的赵良松搬进新家后,投资13万元把一楼改造成了农家乐。记者在老赵家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已经有两拨客人上门。他的妻子在厨房切菜,看见客人进院,高喊一声:“里头请嘛,老赵倒水!”老赵忙完,边洗碗边说,“现在每天生意还可以,我还想把院子再装修下,请个小工,我们两个忙不过来咯。”
杨大秀家的门前地里种着成片的玫瑰花、薰衣草。她也办起名为“在水一方”的农家乐,营业1年多来,利润有10多万元。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村里还专门从成都各大饭店、酒店请来了名厨、管理人员,给村里的农家乐个体户上课,手把手教他们杀鱼、杀鸡,传授服务礼仪。
有了吃的住的,还得有点纪念品。村里利用传统技艺——蜀绣做起了这门生意。
李润群是成都颇有名气的蜀绣大师,半年前,她受聘到青杠树村的蜀绣培训班做教师。“学生都是村里的妇女,主要教她们绣花、上料、熟悉针线活。蜀绣有100多种针法,现在很多人都学了30多种。”
25岁的张勤在位于游客接待中心的培训班里已经学了1个多月。“现在我不仅能绣披肩、抱枕等实用品,而且会绣花鸟走兽等单面绣品,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张勤说。
对于未来,青杠树村人更是信心百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正在计划利用沿河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让村民打开门就看得到风景,而且还挣得到钱。”钟家旭说。
目前,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与天府水乡·国际乡村俱乐部、沙西驿站等5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村里还将打造一个商业街,主要卖一些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和名小吃。钟家旭说,目前村里的头等大事就是顺利完成国家4A景区的评审。
“住得巴适还不行,还要过上好日子。现在,大家这个愿望非常强烈,就算没有投资,村民也愿意集体筹资来做,这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钟家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