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中国将让世界更有安全感(国际观察·国际舆论眼中的2016中国③)

本报记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19日   第 06 版)

  “中国加深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是2015年的一大趋势。”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日前刊文指出,对于中国来说,全球治理是一个新领域,在2016年,国际社会将继续期待并要求中国在气候变化、反恐和国际金融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

  如外媒所言,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无论是应对关乎人类生存的气候变化问题,还是调停影响当下世界安危的地区热点冲突,亦或是完善涉及世界经济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国将更有作为,这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对于2016年的中国,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个日益崛起的大国将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更有担当,给世界带来更多安全感。

       

  全球减排的新思维

  在西方舆论中,中国一度被视为是当前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制造者,是全球气候保护条约改革的阻碍。不过,随着中国近年来采取越来越多的节能减排行动,尤其是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亮眼表现,国际社会正在改变对于中国的旧有偏见,并对中国在2016年推动气候安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给予更多期待。

  “随着角色的变化,面对新一轮气候变化的多边谈判,中国的政治意愿不再欠缺。”英国广播公司注意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环境保护作出承诺。

  德国《世界报》网站则将中国比作减排的“积极分子”,指出中国希望实现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的努力,“比美国更进了一步”。该报引述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称赞称,“北京令国家气候政策与国际约定挂钩的新意愿可能是近期国际气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发展。”

  “中国的思维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指出,中国曾经将国际气候会谈视为限制其经济发展的阴谋,而今则认为达成全球协议有利于其发展。该周刊预测,在这种新思维下,除了2017年启动全国排放交易方案等现有计划之外,中国政府在2016年还可能拟定碳税方案,“而西方很多发达国家还没有做这件事”。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不仅是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和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在2016年以及之后还将继续站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前沿。这一方面是源自环境变化使得这些国家认识到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洁能源在亚洲国家的蓬勃发展使得减排成为其机遇而不只是负担。

  美国《洛杉矶时报》也已关注到,中国正在努力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扩大核能、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规模。

  地区问题的调停者

  2015年,地缘政治冲突诱发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欧洲难民危机蔓延等一系列危及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问题。而在世界眼中,面对这些2016年可能继续的问题,中国不只是一个旁观者。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指出,随着中国的全球利益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6年北京将在非洲和中东等地区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前一名中国公民遭“伊斯兰国”组织杀害和3名中国公民在马里恐怖袭击中遇害就是例证。“这些对抗性的因素意味着中国必须更积极地参与建设新的全球制度,以保护国家利益并维持世界和平。”对此,该杂志给出的评价是肯定的:“毫无疑问,北京正在积极介入全球治理这一领域。”

  不过,也有一些外媒提出质疑,认为中国在国际反恐、地区安全等问题上缺乏参与感。美国《时代》周刊就声称,2016年,世界缺乏领袖这一事实将不可避免的凸现,而更加强大的中国仍然没有兴趣填补“零国集团”秩序所导致的真空,“北京不会去打‘伊斯兰国’组织或帮助叙利亚重建”。

  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观点报》做出了更为理性的分析。该报引述多位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称,2016年中国参加打击“伊斯兰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中国军事战略的基础是充分防御,不干涉外部事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置身事外。该报指出,在与“伊斯兰国”直接相关的叙利亚问题中,“中国一直建议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和矛盾”。

  不久之前,受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邀请,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代表访问中国。这使得外媒对于2016年中国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充满期待。

  “北京此前曾分别接待过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的代表,但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希望充当调停者。”日本《外交学者》认为,中国如果能够真的主持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难得的和平谈判,那将是北京在直接参与结束这场棘手冲突的问题上迈出的重大一步。

  国际金融的稳定器

  除了气候安全、地区安全等问题之外,国际社会同样聚焦2016年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以及金融安全等领域的表现。2015年,年初的亚投行组建与年末的人民币“入篮”被视为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舞台上发挥大国角色的两大标志性事件。2016年,两大事件将先后落地,国际舆论早已开始关注。

  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张运营。澳新银行认为,这家全世界25年来成立的第一家大型多边开发银行将带来的好处,可能足以匹敌2001年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好处。

  “北京正在试图寻求改变全球金融发展的一些‘潜规则’。”路透社指出,根据相关信源的消息,正式开张运营的亚投行不会强迫借款方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所青睐的一些自由市场经济政策,以此与这些旧有的国际金融组织相区别。该社引述卢森堡财长皮埃尔·格拉梅尼亚的观点称,“这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进一步证据”。

  而在2016年10月,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也将正式生效。“人民币是相当稳定的货币,可被用作风险对冲工具。”在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看来,人民币“入篮”的时机早已成熟。

  彭博社等外媒认为,如果中国在2016年及之后几年间继续深化市场改革,对国外投资保持开放,那么各国对于人民币的正面期望将得到印证。

  “现行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以美元为核心和越来越受其主导的配置,是不稳定或不可持续的。”彭博社引述曾在IMF工作的经济学家斯蒂芬·珍的观点称,随着人民币朝着与美元和欧元一样成为顶级世界储备货币迈出最大一步,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更加稳定的时代。

  日本《每日新闻》也表示,希望以人民币“入篮”为契机,2016年中国的改革进一步加快,使得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那不仅对于中国,从长远来看也应该会给世界带来好处。”

中国将让世界更有安全感(国际观察·国际舆论眼中的2016中国③)
伊核全面协议正式执行
日本首次“试水”染指东盟
转基因技术会改变人类吗?
责编:严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