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赣州市章江新区一处建筑工地附近的刘国生发现,附近倡导文明新风的公益广告更多了。他对此举挺赞成:“这些公益广告不仅形象美观,还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市容市貌更整洁、市民更文明、政务环境更加高效廉洁、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这些天,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在赣州市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康区、赣县等地拉开了大幕。
好人带来温暖
2015年以来,赣州市中心城区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2万多幅,覆盖市中心城区20多条主干道、40多条非主干道,打造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公园,营造了浓厚的街头正能量。
如果说公益广告给人以直观的平面形象,那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赣州人”等公益活动则带给这个城市最真切的温暖。
家住兴国县高兴镇墩坵村的杨中荣,小时候因病致残,长大成为一名乡村医生。31年来,他不辞艰辛劳苦,拄着拐杖为乡亲送医送药,以惊人的坚强和忍耐,守护着2000多户村民的健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义务修路20多年的“红色愚公”张国滔、大火中“三进三出”救人的余声浪、几十年来义务摆渡接送孩子的邹国梁……近年来,7000多场次的“道德讲堂”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流淌着真感情,传递着正能量。
2015年以来,赣州共有2人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获得省道德模范、8人入选“中国好人”、12人入选“江西好人”,市本级连续发布了120名“赣州好人”。
去年底,由赣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共同筹建的赣州好人馆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感染着整座城市。
“乐帮”成为习惯
去年12月21日,赣县韩坊乡松柏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赣州市义工协会的义工们,他们为孩子们开出了一份丰富的“爱心菜单”,其中既有教孩子们动手制作的手工课,也有亲密互动的户外游戏,还有暖心的音乐教学,最后还为孩子们派发了新年礼物。
像这样关爱边远山区乡村小学的“爱的温度”主题活动,赣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已经举办了132期。此外,“邻里守望一家亲”“心贴心温暖居家计划”“星星计划”等,也已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
这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常态化的一个缩影。目前赣州基本形成了“四横四纵”工作格局,即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纵向,联合会、协会、大队、小队四层横向的组织工作网络,使得志愿服务工作走向常态化、品牌化、项目化和社会化。
2015年以来,赣州市新增注册志愿者38万人,注册志愿者总数52万余人,在车站、广场、社区、窗口等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站4356个,将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出租车行业“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各类志愿者以一技之长奉献社会,社会捐款捐助如涓涓细流温暖困难群体……一桩桩、一件件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汇聚社会正能量。
在赣州,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走家串户,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买菜、做饭、体检、按摩、表演文娱节目;给遭遇不幸的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学子送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他们遍布城乡,经常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做好事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他们用实际行动,叫响了赣州“乐帮”志愿服务的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乐帮”志愿者顾定恩、林灵、张健和会昌县义工协会、于都“站立行走”儿童脑瘫关爱公益项目以及章贡区南外街道下壕塘社区,分别获得江西省首届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进入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候选名单。
群众得到实惠
“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做,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得到真正的实惠和福祉。”赣州市各级部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启动市容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
其中,市容市貌中的环境整治和农贸市场改造无疑是“硬骨头”,赣州对此给予了大手笔的投入。
去年11月,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事权进一步调整下放,章贡区计划投入2000万元全面提升环卫技术装备,投入1000万元建立完善环卫服务基地建设。
让市民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积极打造四级农贸市场体系,实现居民在800米至1000米步行范围内有一处农贸市场、500米至800米范围内有一处种类齐全的生鲜超市。
从2016年到2018年,赣州市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2500万元,新建50亩以上稳定供应中心城区的核心蔬菜基地200个。
除了硬件上的更新加强,创建工作要真正惠民,还离不开一个运转高效、服务到位的政府。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和公共秩序等重点领域,赣州对食药企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各级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的行政服务效能在倒逼和监督中高速提升。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步履铿锵的创建行动中,赣州不断丰富着文明之城的深刻内涵,推动着赣州变得更美丽、更现代、更宜居,也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