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青岛金家岭金融区

打造一流财富管理中心

梁太宏 吴元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1月01日   第 08 版)

  左上:金家岭金融区金融楼宇项目一角
  右上:金家岭金融区鸟瞰图
  图下:金家岭金融区核心区

  金家岭金融区基金业发布会

  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

  连日来,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喜事连连:荣膺全国最佳金改创新示范区,青岛财富管理多层次市场建设的重点项目“青金所”、全市首家中日韩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及全市首家外资QDLP基金落户均花落崂山。

  金家岭金融区地处青岛东部现代化新城崂山区,是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总建筑量2715万平方米。金融区突出发展以财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端金融业务,吸引国内外投资理财机构和金融机构聚集,建设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目前,金融区累计引进各类金融企业360家,涵盖19类金融业态,呈现出要素加快聚集、产业迅速壮大、特色日益彰显的强劲发展态势。

  打开“财富门” 收获遍地金

  一座座高档写字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金融机构强势入驻,一家家银行营业部比肩接踵……如今的金家岭,汇聚了众多银行、写字楼。上实金融城项目一期三栋办公楼已正式投入使用;白金广场、电力三建总部大厦、国旅金融商务中心等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近期将陆续投入使用;青岛国金中心、利群财富广场、银盛泰商务楼、青大附院东院区扩建等一批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自2012年2月青岛市启动金家岭金融区的规划建设以来,短短几年的时间,从一纸规划到目前已有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抛来“橄榄枝”,期待入驻金融区。

  崂山区委常委、金融区常务副主任夏正启介绍,今年全区预计引进落户重点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140家,聚集了青岛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机构62家;青岛首家法人证券机构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等证券期货机构19家;全市首家法人保险机构中路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36家。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将目光锁定在金融区?

  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是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青岛金家岭金融区位于崂山区沿海黄金地段。崂山区与机场、火车站、青岛港均位于“一小时交通圈”内,也是世界第二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全国最长的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和青银高速公路的衔接区域,是山东半岛沿海城市链上的重要一环。便捷的生活配套和交通体系,让企业对它发展的前景又多了份期许。

  金融区完备的功能分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将会让企业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认真借鉴吸取国内外先进城市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在规划布局上,构建金融核心区、创智区、后台服务区三个功能板块;整个金融区自南向北由金融核心区、金融创智区、后台服务区三大片区组成,区域功能划分明确、互为补充,构筑了梯次发展、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

  随着一个个金融企业的落地,一个个金融项目的建成,金融业已为崂山经济发展新的支点。

  优化环境 助力项目“加速跑”

  好的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讲,好的环境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今年以来,金家岭金融区将环境建设作为金融区发展建设的生命线,采取措施,着力加强“四个环境”建设,力求在新常态下确保金融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营造开放现代的创新环境。组织举办CF40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首次闭门研讨会、2015青岛·中国财富论坛、青岛财富管理博览会、金家岭财富管理沙龙、青岛香港国际金融研讨会等一系列论坛会议;拓宽宣传途径,金融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金家岭财富管理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营造安全高效的生态环境。积极做好山东大学金融风险量化创新中心落户工作,引进成立了青岛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和青岛非上市公众公司协会,组建金家岭金融法律服务律师团,切实维护和保障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成立崂山区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领导小组等。

  营造宜居创业的人文环境。全省首家外资医疗机构青岛和睦家医院4月份开业,配套建设的4000套人才公寓进入分配管理阶段,将有效满足金融人才的短期住房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

  营造持续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金融项目落户绿色通道,加大对基金投资类企业的招商力度。在全市首批五家申请开展合格境内(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中,英国进益资本、南方资本、兴晟投资、城鑫投资等四家落户金家岭。

  不仅如此,招商上的全方位服务也让更多的企业“青睐”金融区。牢固树立“抓金融机构就是抓发展,抓大型金融机构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型法人机构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将大型法人金融机构引进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轨道。

  金家岭金融区招商促进部部长安春静介绍,今年下半年以来,每个星期都有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前来考察并表达入驻意愿,这些企业遍布海内外,而且不乏“实力派”。这些企业的投资意向大多集中在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交易市场、总部大厦等领域。这些企业的争相入驻,让崂山变得十分“抢手”。目前已落户青岛农商行、中路保险、海尔消费、陆家嘴信托、中信证券、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大型法人金融机构11家,占青岛市的70%以上。

  金融撬动 打通发展“经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是先导产业。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使金融资本支持和引领产业资本、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发展?这是崂山决策层近几年始终努力在做的一篇大文章。经过不懈地探索、改革、攻坚,崂山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关键领域不断突破,机制体系全面构建,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35项创新试点政策率先实施、各类特色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聚集、财富管理要素平台启动建设……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渐入佳境。

  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广大外向型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面临的普遍难题。金融区大型法人机构青岛农商行成功为青岛都塔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办理全国地方法人商业银行第一笔韩元贷款业务,贷款金额3000万韩元,年化利率仅为2.1%,开创出一条跨境融资崭新通道。中韩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也取得突破。金融区大型法人机构青岛银行作为境内结算银行,同韩国韩亚银行、中科盛创(青岛)电器有限公司签订了首笔韩国银行机构发放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协议。

  除了在政策创新上有所突破外,金家岭金融区还立足优势,围绕金融总部聚集和要素平台聚集这两大重点,大力发展PE·基金中心和互联网金融中心,同时建设各类优质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致力于实现金融资源快速聚集。

  推动金融总部聚集。目前,山东省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青岛首家地方性法人保险机构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中国首家正式推出众筹业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落户金家岭。这些法人金融机构中,从传统金融行业到新兴金融行业,涵盖的业态完善,资源配置合理,金家岭金融区正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区域性金融总部,助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推动要素平台聚集。要素交易平台作为金融资源的集聚地和资本的集散地,能够促使各类要素向最有效率的方向集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自金融区建设伊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就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海尔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11家要素交易平台的引进,为金家岭带来强大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商流,促进金家岭基础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

  打造基金业发展高地。按照郭树清省长“要把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作为一个重点,引导各类投资基金集聚青岛”的批示要求,金家岭金融区对于建设基金业发展平台不遗余力,旨在打造基金业发展高地。以政策创新为驱动,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私募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基金业发展。以载体建设为依托,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青岛PE·基金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青岛财富管理基金业协会、青岛非上市公众公司协会等一批机构也已入驻办公。截至目前,金融区内已落户基金管理人80家,管理基金90只,管理规模超千亿元。山东省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青岛海丝城市投资发展基金、山东高速信业城市基金等一批大型基金已落户金家岭。

  打造互联网金融发展平台。伴随着青岛互联网金融中心揭牌,青岛市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专业化楼宇在金家岭金融区正式亮相。金家岭正在研究出台关于加快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协商引进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引导海尔消费金融、蓝海股权、红岭创投、吉贝克信息技术(青岛)等一批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集聚金融区。

  建设金融中介服务平台。金融区重点引进了一批专业性强、信誉度高、服务水平好、有竞争能力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其中包括人才培训、投资咨询、信用评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等,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2015年,金家岭金融区金融业税收预计完成35亿元,增长35%,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0亿元,增长18%,占全区GDP的13.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数字也许枯燥,但数据最能直观表达崂山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更能显现发展成效。正如不少专家所言,崂山的GDP结构的变化,金融业占比的提升,说明崂山经济发展结构更趋合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一步,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延伸金融产业链条、汇聚高端金融业态,直挂云帆,破浪前行。

打造一流财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