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古韵镌拓 纸墨千秋

——2015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30日   第 06 版)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石鼓文(大篆)

  《神策军碑》

  《九成宫醴泉铭》

  古今对比《琅琊台刻石》

  古今对比《史晨碑》

  寒冷的冬日周末,北京不少地方飘起了雪花,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展厅里却是人潮涌动,气氛异常热烈。

  原来,近期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三号展厅,举办了一场名为“古韵镌拓 纸墨千秋——2015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

  古今辉映,一脉相承

  临摹前代书法经典碑帖,对书法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古已有之,不少富有创意的临摹还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书坛佳话,我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在摹古与开今中不断向前发展。

  本次展览将国图馆藏的宋元明清名碑名帖和当代书法家以此为对象临摹的作品同时展出,古今辉映,一脉相承,“活化”古代经典。

  当然最具看点的当属从国家图书馆26万余件金石拓片馆藏中选取的60余件宋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碑帖名品。几乎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吸引了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

  展品从早期的石鼓文、琅琊台刻石,到汉隶代表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从影响深远的瘗鹤铭、九成宫醴泉铭、神策军碑,到三希堂法帖等,充分展示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等书法流变及其艺术魅力。

  参观者中不少人是冲着展厅里的《神策军碑》和《九成宫醴泉铭》来的。

  本次展示的北宋拓《神策军碑》被公认为柳公权“生平第一妙迹”,原为陈清华旧藏,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从海外购回。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之事的《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被学书者所推崇。本次展出的《九成宫醴泉铭》为北宋拓本,“重译”之“重”字未损。为杨绍和旧藏,有江恂、梁巘题跋,极为珍贵。

  琴书合一,墨韵合鸣

  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都追求“琴棋书画”文化的涵养陶冶。古语有云: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所以在展示历代名家碑帖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古琴和书法名家,举办了“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之——左琴右书”系列活动,利用现场观众与古琴和书法名家互动的形式,让这两项艺术鲜活生动起来,为大家带来古琴和书法的完美体验。

  活动不仅吸引了古琴和书法爱好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也加入其中,一起感受“在琴声中临书,在书香中抚琴”这种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氛围。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将授课老师团团围住,纷纷咨询孩子的古琴学习事宜。据悉,为了满足广大古琴爱好者的学习需求,国家典籍博物馆近期将古琴传习课程。

  中国书法以汉字独特的表意性和结构为依托,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它以特有的笔墨形式,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最富群众基础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之一。

  本次“古韵镌拓 纸墨千秋——2015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在充分展示古今书法艺术的同时,结合古琴、传拓等传统艺术和记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传承和普及。而这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喜爱和传播则是增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海内外侨讯
澳洲移民“热” 先来“冷一冷”
古韵镌拓 纸墨千秋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