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国家旅游局新闻办对外发布“2015年中国旅游十大新闻”。这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遴选并对外发布中国旅游十大新闻,旨在梳理回顾年度中国旅游重大新闻事件,充分展示中国旅游业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社会影响力。
国家旅游局新闻办组织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等中央和行业主流新闻媒体推荐候选新闻,再由资深旅游记者、新闻院校学者和旅游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定委员会,最终确定十大新闻。
①
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指示,掀起全国厕所革命高潮。作为中国旅游“515战略”的重要举措,“厕所革命”成为2015年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领域一场声势浩大的旅游基础工程、文明工程及民生工程。从2015年起,全国3年新建、改建厕所5.7万座。
本报点评
厕所虽小,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年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的旅游大国,厕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小事。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今年初提出“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这对于解群众之“急”、固旅游之“基”、启文明之“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
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超10%,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
本报点评
旅游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率双双超过10%,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正从经济建设的边缘走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旅游业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战略举措。
③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日本3000人旅游团访华。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3000人旅游交流团访华,凸显旅游在增进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本报点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日本3000人旅游交流团访华,这无疑是近年来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次盛事,对促进中日友好交流、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旅游外交往往能发挥常规外交难以达到的效果。开展旅游交流有助于消除疑虑和隔阂,加深了解和友谊。
④
“中国旅游年”在韩国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朴槿惠总统发贺信,李克强总理、郑义和议长出席闭幕式。2015年,在“中国旅游年”框架下,中方成功举办120多项活动,中韩双向旅游交流规模突破1000万人次。汪洋副总理出席“中国旅游年”开幕式。
本报点评
中韩同为旅游大国,两国资源独特,互补性强。当前,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两国旅游发展天时地利人和,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2015韩国“中国旅游年”期间,中国国家旅游局组织策划了120多场活动,谱写了中韩旅游合作新篇章。旅游年活动的举办,为中韩两国旅游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两国旅游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双向旅游交流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旅游交流已经成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一大亮点。
⑤
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该文件对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本报点评
为应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充分发挥旅游业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出台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目标指向的《若干意见》,对刺激我国旅游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对提升旅游消费环境、完善旅游消费供给、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提质增效,具有深远重要的意义。《若干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515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⑥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举办丝绸之路旅游年。6月19日,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暨第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在西安成功举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及丝路沿线国家旅游部长出席。
本报点评
旅游业作为开放性、综合性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先联先通的独特优势。“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精华的旅游资源汇集地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对于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沿线各国将扩大人员交流规模,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开展联合推广,推进“畅游丝绸之路”活动;深化区域内合作,提升旅游交流品质。
⑦
“旅游+”行动计划出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拉动、融合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创造1万亿元需求红利、1万亿元市场红利、1万亿元增值红利。以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本报点评
互联网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互联网影响下的创新、创业和创富热潮正席卷着旅游业。“旅游+互联网”是全球两个最大消费群体领域的融合,是全球两大最具成长性消费市场的叠加,是全球两大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经济形态的融汇。相信二者的融合会带来丰硕成果。
⑧
建立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强化文明旅游硬约束。5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名单,建立“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机制,从制度入手强化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监管。
本报点评
文明旅游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标签,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数。不文明旅游的行为之所以能引起全社会的反感及舆论严厉的批评,正是因为其违背了旅游是传递文化的高级文明活动的本质。因此,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抓住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和剖析,既能对不文明行为起到警示作用,也能引导公众进一步增长文明旅游意识。此外,推进文明旅游,要建立文明旅游常态化教育制度,导游领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建立旅游行业自律公约制度,健全完善行业规范;建立文明旅游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倒查机制。
⑨
5A级景区打破终身制,激活旅游景区动态管理机制。10月9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旅游景区资质,6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4家景区被取消4A级景区资质,由此改变了5A级旅游景区只进不出状况,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点评
国家旅游局首次打破5A级景区“终身制”,此举彰显了决心,赢得了民心。舆论普遍认为,国家旅游局对问题景区亮出红牌深得民意,不但赢了舆论称赞,更提高了自身形象与公信力。整治景区乱象并非没有得力措施,关键在于管理部门能否狠得下心来,能否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景区“摘帽”是国家旅游局的主动作为,是政府管了该管的事。构建良好旅游环境,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违规冲动。
⑩
乡村旅游带动千万人脱贫,旅游成扶贫攻坚生力军。8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在安徽黄山召开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17%(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本报点评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伟大而艰巨的扶贫攻坚征程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旅游业正在将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深度结合。旅游扶贫是包容性、交融式扶贫,旅游扶贫既是旅游业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也是旅游业新的发展空间;既是扶贫攻坚的重点,也是旅游开发的重点。
本版图片来自国家旅游局和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