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海纳百川 不拒众流

首届经济与文化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钟铸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7日   第 08 版)

  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赵长青

  首届经济与文化论坛全体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合影
  王超摄

  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在开幕式上致辞

  施乃康与菲律宾华侨华人代表合影

  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谷宣辉在开幕式上致辞

  施乃康与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自己的生机。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

  开放理念意味着中国的自信与包容,让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变得强大,同时这也让海外华侨华人受益匪浅。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由亚太经济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新世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施氏国际投资集团协办的首届经济与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12月16日,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华侨华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叙“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畅谈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建设“一带一路”之道,助力祖国建设与民族发展。

  如今,2015年已进入尾声。施乃康及其他参会代表们表示,回顾这一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收获连连,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展现大国敢于担当的姿态;在秉持开放理念发展经济方面,中国不断改革创新,积极与其他国家寻求合作共赢之道,签署合作协议、自贸协定,设立自贸区、进一步方便国外投资,展现大国的开放姿态。

  

  全方位外交彰显“中国气派”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2015年9月至今,中国外交进入全方位的收获季节。

  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引领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带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向西横跨亚欧大陆,英国之行推动中英进入面向全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德国和法国领导人相继访华,中欧“外交季”方兴未艾。这是大国外交站上新起点。

  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登上联合国讲坛,畅谈联合国发展历程,阐释中国对国际秩序及攸关人类命运前途问题的政策主张;G20、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各国同心协力的道理。

  “不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多边外交,在世界外交大舞台上,中国已成为聚光灯追逐照射的重要角色,中国身影、中国声音、中国动作越来越受关注。”施乃康感言,作为海外侨华人,这些外交成果他们同样感受得很深切。不过对于身处海外的他来说,中国周边外交的进展令他更为关心。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作为‘首要’的周边外交,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讲求与周边国家‘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

  施乃康还列举了一系列今年中国在周边外交中获得的成果:在东北方向,李克强总理韩国之行标志着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停滞3年之后的重启,三方合作全面恢复。在东南方向,习近平主席越南、新加坡之行,对打造中越命运共同体、确立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和东南亚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中华文明和东南亚文明千年互鉴共生。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程中相互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通力合作,在应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守望相助,这让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深有感触。

  经贸间合作拓展“朋友圈”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中来,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11月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如是说。

  “不论是哪个层面的外交,中国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因此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拓展朋友圈是中国在外交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施乃康还展开报纸,列举今年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中签下的大单:习主席访美期间,中美达成近20项涉及金融和贸易的合作,中国向美国购买300架波音飞机;访英期间,中英签署了总额近4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的各类投资协议,涵盖核电、金融、医疗、零售、航空发动机等诸多领域。

  施乃康说,这些合作成果实实在在,不仅为中国企业、中国百姓带来红利,也能改善所在国的基础设施、为当地增加就业、打开当地产品的销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当然,除了这些特定场合签署形成的订单,中国与各国所签署的自贸协定则显得更为持久、全面,能够为双方带来更多的红利、惠及的人口更广。”施乃康认为,自贸协定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就占有一定分量,它的签署可以让中国在经贸领域的朋友圈扩容,关系也更为牢固。

  11月30日,韩国国会高票通过《中韩自贸协定》;11月22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东盟十国部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

  “中国—东盟之间的自贸区升级协议是我国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完成的第一个升级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是对原有协定的丰富、完善、补充和提升,体现了双方深化和拓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施乃康表示,这一协议的签订将更加方便海外的华侨华人到祖(籍)国开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活动,让人们看到了祖国的开放包容,也真切感受到祖国为广大华侨华人带来的真切获益。

  自贸区建设带来更多红利

  11月的广东街头,丝毫不见冬日的寒意,南粤大地处处涌动的“改革热潮”,更让人温暖。今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肩扛“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梦想,树立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又一里程碑。而这几十年来一直未变的,是塔吊林立背后的忙碌身影,和那筚路蓝缕的壮志豪情。

  施乃康认为,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到2014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向全国推广上海自贸区29项试点经验,再到现在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区又已开始建设,自贸区建设的进展真正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也反映了“先试点再推广”思路的“中国模式”。

  自贸区的集聚效应非常大。据介绍,横琴新区2010年到2014年吸引了八千多家高端服务业进驻,但成为自贸区之后,今年一年就吸引了四千多家。

  施乃康根据实地考察,横琴片区在借鉴上海自贸区相关经验同时,广东自贸区针对毗邻港澳的特点,也在摸索自己的经验,正在制定港澳人员在横琴的“轻微经营违法行为豁免清单”制度。如内地要求餐饮企业必须悬挂食品卫生许可证,但港澳就没有此项规定,以后港澳人员在横琴的此类行为,可以免予处罚。

  “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在广东省各项改革中,被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称为‘最大的改革’。他要求广东加大推进各项工作,在全国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目前广东省自贸区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已经探索出自己的60条经验。”施乃康接着说道,上海自贸区的全国“领头羊”地位,天津自贸区的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的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福建自贸区的深化两岸经济合作,4个不同地区的试点结合各自实际走出了差别化探索的道路,而普遍的经验仍将对全国范围的自贸区推广有示范作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宽松的投资环境,自贸区将会有更明晰的市场规则、更快捷的办事效率。对于广大华侨华人来说,投资、贸易,甚至创业都会更加便利。而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国,中国深入开放的成果也会越来越显著。”施乃康说。

海纳百川 不拒众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