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留英学子的创意之旅(留学素描)

陶 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1日   第 10 版)

  乔齐在创意展上。

  日前,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2015英国创意作品展,携超过360件“英伦制造”设计作品亮相北京,展品涵盖电影、时尚、珠宝、产品设计和视觉艺术五大创意产业分支。展览推出设计界大师们和留英杰出校友的得意之作。

  其中,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珠宝设计学院的珠宝设计师刘斐和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的时装设计师乔齐,分别携各自的作品参展。同时,他们分享了留学英国的经历和感悟。

  困难初体验

  远渡重洋,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第一大问题就是语言。“语言不好,平时和老师交流不畅通,我觉得很不舒服。”谈起自己初到英国学习时的情景,刘斐如是说。除此之外,中国和英国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导致中国留学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刘斐就坦言,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来,画个苹果。”他可以依葫芦画瓢,完美地再现已存在物本来的样子。所以当他信心满满地把自己画的一栋建筑作为原创作品交给老师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不是你的作品。”这曾令他困惑不已、郁闷至极。

  感受英式教育

  英国文化教育公使艾琳说,英国的教育体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通过创意式的教育激发受教育者身上的创造力。刘斐说他学到的第一课是“何为原创”。对于那幅被否定的画作,老师给出解释:“这个建筑不是你的,你只是把它抄袭下来了。”这一课给刘斐留下深刻的印象。“何为设计”是刘斐学到的第二课。

  “设计不是从原创变为你认为最后最好的结果,而是变为服务对象最能接受的最适合的结果;设计是一个过程。”刘斐说。

  在异国他乡,初来乍到时的困难是难免的,但如何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自己的收获?刘斐给出的答案是“踏实很重要”。

  同样取得傲人成就的乔齐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是融入。”她建议留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体会当地人的生活、融入他们的文化。对于如何融入,她补充道:“要敞开心扉,多交外国朋友。”

中外合作办学不能简单“拿来”
双创大潮起 归国正当时
中英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启动
发言应该举手吗?
留英学子的创意之旅(留学素描)
150位洋教授北京揽英才
责编:赵晓霞 邮箱:haiwaixuez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