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于君:

军垦文化的使者

王宝君 蒋新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11日   第 06 版)

  工作中的援疆干部于君馆长
  蒋新珍摄

  于君,黑龙江农垦总局对口援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文化援疆干部、黑龙江第二批三年期援疆干部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她任职十师文化局局长助理后不到两年时间,全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干群交口称赞,称她为“北屯军垦文化的使者”。 

  感悟“屯垦戍边”精神

  2014年2月,于君告别家乡父老乡亲,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建设兵团十师所在地北屯市。满腔热情的于君不顾旅途劳顿,克服时差、水土不服的困难,立即和援疆干部深入边境团场调研。

  在调研中,第一代军垦人可歌可泣的“屯垦戍边”故事深深打动了于君。她坚定地说:“我敬仰长在风里、长在荒漠里的屯垦戍边精神,为了这里坚守国土的人们,我愿意选择辛苦。” 

  建设北屯图书馆

  调研走访中,细心的于君发现整个十师辖区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竟没有一家图书馆。于是,于君负责实施北屯图书馆这一援疆项目的建设。

  从开工建设到开馆营业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于君奔赴黑龙江、北京、湖北等数十个省市,为图书馆“筑巢”和“招蜂引蝶”,为北屯文化产业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初,设有幼儿、青少年、老年、文献、数字等6个阅览室的北屯市第一座图书馆落成。该图书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捐赠,共计图书12万册,图书种类1.2万种,杂志180种。

  如今,图书馆已成为十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圣殿,“到图书馆去”成了十师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北屯市掀起了全民看书的热潮,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来此参观考察。

  于君没有停止建设图书馆的步伐,不久的将来,人们可通过移动设备登录十师北屯市的数字图书馆进行阅读。

  创建红色教育基地

  2015年初,十师北屯市博物馆开工建设。为了准确把握历史,探究文化渊源,于君不分昼夜地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奔赴各地博物馆学习取经。她认识到屯垦史是博物馆的精髓,因此屯垦老物件的征集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位军垦老人都是一段军垦历史,我们不仅要向他们征集老物件,更要向他们致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屯垦戍边的光荣传统。”于君对征集组的工作人员叮嘱道。她在走访每位老军垦、老革命、老前辈时,会尽心竭力地向他们宣传建设博物馆的意义和作用。“这妮子脱了几层皮地干活,就是为了给娃儿们留下军垦文化,支持她!”这些前辈被这个东北姑娘的真诚感动,纷纷将压箱的宝贝、陈年老物件捐赠出来。

  于君指着陈列架上缀满补丁的棉大衣、磨损到手掌大小的砍荒镐等3000余件老物件,对前来参观的人们庄重地说:“这些老物件是我们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见证了第一代军垦戍边人是以怎样的方式、付出多大的血汗才谱写了今天幸福生活的历史。”

  在博物馆进行紧张的二期装修期间,于君自费去武汉博物馆、宋庆龄故居和街头博物馆取经,一个“以十师博物馆为中心,连接184团的4连、185团的西北之北、183团的锡铂镀、186团的战备地道”,创建立体式红色教育基地的设想即将成为现实。

  北屯文化新现象

  于君始终不忘文化援疆的责任和使命,努力通过文化来提升北屯文坛的水平,拓展北屯人们的视野。她用细腻的工笔画让北屯的山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同大美无言的画卷,铺陈在天地间;她用柔软绵长的文字,使人们曾经在生活的磨砺下渐渐麻木的感情饱满起来;她对诸多事物的生动演绎,为北屯文坛的写作树立了标杆。

  她的长篇理论文章《弘扬北大荒精神与兵团精神为师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详尽地阐述了北大荒精神和兵团精神的同根同源同脉。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

  在援疆工作期间,于君将边远贫困山区的现实生活照片发给家人和亲朋好友后,他们纷纷为贫困山区的人民捐款捐物。

  她身患癌症躺在病榻上的父亲,在电话里对她说:“好好为新疆人民服务,做出成绩来,就是对我最好的照顾。”

  于君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沉甸甸的援疆责任,是一种伟大的感情能量,它让我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找到慰藉,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事业中。”

阜康创新廉政教育新路
一段相濡以沫的情缘
苏绣大师结对库车刺绣姐妹花
奇台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若羌枣”播撒新疆味道
军垦文化的使者
孙丕俊笔下的花鸟情趣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