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2月03日 星期四

以开发性金融引领对非投资

——中非发展基金的非洲故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03日   第 05 版)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冀东南非曼巴水泥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尼日利亚TICT集装箱码头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马拉维棉花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深能加纳电厂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加纳AWA航空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马里人福药厂项目

  图为中非基金投资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园区项目—入驻企业生产车间

  图为中非基金代表国开行向西非三国提供抗击埃博拉专项捐赠现场

  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首次峰会是2006年,地点是北京。在那次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对非务实举措,其中之一就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此举是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创新中非合作模式,以股权投资促中非发展,打开中非合作的全新局面。

  时隔9年,又见峰会。

  此时的中非合作早已旧貌换新颜,不仅在政治互信、传统友好的坚实基础上风雨同舟,更在新型经贸合作上携手共进,尤其通过我国首支股权对非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的投资引导,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了解非洲、扎根非洲,形成了中非发展互利共赢新格局。

  白驹过隙,成绩斐然。过去8年,中非发展基金以开发性金融理念创新对非模式,结合非洲国家发展诉求,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过去8年,中非发展基金在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对非产能装备、三网一化、农业民生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在中国对非股权投资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过去8年,中非基金在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中非经贸合作需求、为中国企业赴非投资提供从融资到融智的全方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品牌。

  

  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迟建新问答

  1、作为2006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达成的对非务实合作8项政策措施之一,中非发展基金已运作8年多,您如何评价其在中国对非投资以及中非关系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

  迟建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新型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对鼓励和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在贸易、工程承包等传统合作模式之外,推动中非合作的一大创举。成立8年多来,通过开创性的工作,我们致力于增强非洲国家经济“造血”机能和改善当地民生,结合非洲国家发展诉求,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已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主力平台和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中非基金已累计与1000多家企业探讨对非合作,跟踪分析了500多个项目,决定在35个非洲国家投资83个项目、近32亿美元,这些项目还可带动中国企业增加对非投资约160亿美元。

  中非发展基金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了一批农业种植与加工项目,汽车、皮革加工、家电、玻璃、水泥、制药等产能合作项目,电厂、港口、海运、航空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数字电视、工业园区、能源矿业等项目,为新时期中非经贸合作增添了活力,在非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中非双方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中非基金作为中非股权投资的先行者和导航者,如何看待中非合作的前景?第六届中非论坛即将在南非召开,您如何看待此次峰会召开对中非合作的意义?

  迟建新:我们在8年多来的投资实践中体会到,中非经济互补性强,中非投资合作是明显的互利双赢格局,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方面,非洲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大量的开发性业务空间,急需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将维持在中高增速水平,结构调整步入“深水区”,多个行业产能消化进入“阵痛期”。中央适时提出国际产能合作战略,这给了我们很大空间。

  本次峰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峰会,从会议规格上可见中非领导人的重视。在中非合作如此契合和紧密的势头下,本次峰会势必会推出相关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非各领域合作。

  3、中非基金如何以股权投资的市场化方式服务中非合作?如何看待这种模式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

  迟建新:中非发展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与其他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一样,是在对项目商业可行性、财务可平衡性、风险可控性及社会效益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择符合非洲当地发展需要且商业可持续的项目进行投资。只有这种建立在商业可行性基础上的有效投资方式,才能在不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增强非洲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中非基金作为我国首支对非股权投资基金,是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对非重要举措,更是创新举措。近年来,国家级对外投资基金纷纷设立,从某种角度上说,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

  4、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对希望去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建议?

  迟建新: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形势是纷繁复杂的。我们从与企业合作的实践中体会到,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东道国的制约。以非洲为例,非洲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低。同时,非洲大部分国家金融服务水平偏低,资金缺乏、成本较高,难以对实体经济形成有效支撑。二是中国企业自身的不足。目前“走出去”企业短期内还是缺少既懂技术或商务,又懂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国企业对投资国的法律、税收、制度体系和国际规则等缺乏了解和理解,不利于开展投资业务。三是中方与外方的融合困难。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突出问题是双方文化理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及冲突。

  为使对非投资取得成功,首先中国企业要了解非洲的特点,要选准项目的市场定位,既要看当地市场,更要看境外市场。其次是选好项目,在了解当地法律的基础上,选好国别和行业,认真做好所在国投资条件的分析和评估,加强前期论证项目论证。再次要有扎根当地、致力于长期发展的打算,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认真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宗教和习俗,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诚信经营,使当地得到实惠。最后,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避免惯性思维将国内经营照搬到国外。

  5、对我国政府加强企业“走出去”和中非产能合作有何建议?

  迟建新:近年来,国家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从政府层面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与国内企业合作这8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企业“走出去”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能力,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和软环境支持。

  一是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商业运作”的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主体,在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积极发挥中非基金这种“政策性定位、市场化运作” 的投资作用。二是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做好政策资源的统筹安排、协同整合,提高各项政策“合力”,同时通过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扩大货币互换合作范围等,缓解中资企业汇兑和汇率损失。三是策划支持“集群式”走出去。策划和支持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关系的制造业企业“集群式”投资,以此为基础打造产业链工业园区。四是加强培育国家化人才和优化软环境。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国家要从目前国际形势出发,对“走出去”企业做好人身安全保障配套措施,维护投资者生命安全。

  6、中非基金未来五年有何发展规划?

  迟建新:未来五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发展时期,中国政府提出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未来五年也是完成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迈向1000亿美元、对非贸易额达到4000亿美元目标的关键时期。中非发展基金作为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主力平台,将充分运用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发挥股东开发银行的综合投融资金融服务优势,发挥我们多年积累的专业和先发优势,通过投资和贷款相互配合,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对非走出去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发挥中国企业与非洲项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和资本投向非洲。二是根据非洲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选取重点区域、重点国家,以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为中心,积极创新合作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与中国和世界各国投资者共同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四是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在人才、管理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与世界接轨。

  中非发展基金的非洲实践

  1、带动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走出去,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

  从发展阶段来说,非洲与我国已形成天然互补。由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非洲对工业化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正好和我国“走出去”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中非基金从非洲实际出发“先行先试”,正推动我国优质产能与非合作,涉及年产中重型卡车1.1万辆、空调30万台、冰箱60万台、电视40万台、水泥160万吨以及光伏、玻璃等产能,助力非洲经济发展。

  2、加快“三网一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非洲经济一体化

  非洲区域互联互通一直被视作该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难题之一,也是影响非洲工业化进程的现实瓶颈。中非基金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把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与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了物流成本,形成了良性互动。

  3、增强经济造血机能,改善当地民生

  农业、医药、文化等领域,既是非洲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关乎民生的关键领域,但囿于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技术支持少等因素,普通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进入的积极性不强。中非基金以投资促民生,创新合作模式,全产业链支持非洲项目,带动当地就业,丰富当地民众物质保障和精神文化建设。

  4、创新对非投资模式,引导企业“抱团出海”

  作为我国唯一一支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基金在过去8年间利用国家级平台优势和专业优势,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功能,有效引导了企业创新合作模式,规范了市场秩序,提升了合作水平,在衔接中方与非方、政府和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引导作用。

  5、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对非合作新型义利观

  习近平在非洲讲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中非基金就是这么做的。成立以来,在秉承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使命,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主动践行对非合作新型义利观,始终坚持“负责任、讲道义、守规则”原则,注重投资在当地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人文交流,引导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正确认知,推动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以开发性金融引领对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