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非交流方兴未艾 中文热浪激情澎湃

非洲青年为何对汉语着迷

雷天戈 王 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30日   第 08 版)

  情景剧表演《郑和下西洋》

  获奖选手登台庆祝

  11月22日晚,为期10天的“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在北京语言大学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以“中非情,青年志”为口号,意在为中非青年搭建起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来自非洲37个国家和全国30所高校的103名中非青年欢聚一堂,以歌曲、舞蹈、情景剧、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着中非友好情谊,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非洲青年对于汉语学习的热爱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

  非洲青年为何学中文

  近年来,“中文热”席卷全球,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学习汉语的非洲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它与中非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密切相关。从古代的郑和下西洋,到非洲朋友助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中国援助非洲建设坦赞铁路、抗击埃博拉病毒,到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中非始终是互惠互利的朋友。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来自刚果的张力表示:“中非之间从很早以前就有着很深的友谊,我们愿意做新的桥梁,以年轻人的热情继续发展中非之间的友谊,让中非友谊更加深厚,让中非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非洲青年学习中文花样多

  来自刚果的选手查尔斯自创了脱口秀表演“老查有话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决赛。查尔斯认为,语言是说出来的,要多增加开口的机会,多说多练多交朋友。“当一个中国人看到一个外国人的时候,其实他真的很想了解这个人的国家的文化和特色。只有我学会了中文,才能把最生动、完整的故事讲给他听,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由于对幽默表演的喜爱,查尔斯经常看一些脱口秀、相声表演,通过模仿练习发音,从中学到了很多地道的中文,让他可以游刃有余地用中文逗乐大家。

  在过桥赛上以一首自创诗歌朗诵《中国,我爱你》惊艳四座的塞拉利昂选手季瑞拉从小酷爱写诗。来到中国学习中文后,他想,如果能用中文这样优美的语言来写诗该多好。但对于当时中文水平不太高的他来说,想把自己的想法用中文表达出来难度很大。但他不气馁,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看报纸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研究他们是如何用词、如何押韵的,再通过不断练习进行中文创作。季瑞拉介绍说,在这首《中国,我爱你》中,“你的美丽,就像非洲大草原的绿草。你的微笑,就像非洲可爱的小鸟”,使用的比喻手法就是他从报纸中学到的。

  来自赞比亚的选手马约翰在过桥赛中以一曲《光辉岁月》震惊了全场,他的粤语发音十分标准,咬字清晰,让人印象深刻。马约翰十分喜爱唱歌,他表示,在课堂上有些复杂的语法老师解释很多遍自己都不太理解,但同样的句子如果在中文歌词中出现,却能很快地理解它的用法。例如“…更…”这个语法点,就是在学唱了汪峰的歌曲《飞得更高》后掌握的。他说:“我现在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我要继续努力考6级,我要飞得更高!”

  教授非洲学生有方法

  外国学生的文化习俗、语言不同,汉语学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汉语教师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采用特定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的葛娟老师表示,非洲学生很聪明,很有天赋,无论是发音水平还是努力程度都很出众,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课堂表现普遍活跃,乐于发言、参与互动,不怯场。针对这一点,应多开展一些有意思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例如情景剧形式的表演练习就远远好过一人一句的朗读课文。

  随着中非关系的稳固发展,非洲青年学习中文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也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用中文向中国人介绍他们自己的国家。“汉语桥——中非友谊知识竞赛”是一座连接中非友谊的桥梁,也是一个开始,今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文化活动,让非洲青年展示自己的中文水平,让中非的文化相互交融,让中非的友谊更加深厚。

汉语老师的“百宝箱”
非洲青年为何对汉语着迷
美国中小学校长汉语之旅
珍惜和平的生活
阿拉斯加纪行
欢迎来到“中俄桥”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