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千家 主营业务收入破3000亿元

赣州工业强市蓄势待发

刘珊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30日   第 05 版)

  图①: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装配锰酸锂电池包。
  图②:江西铃格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抓紧生产汽车变速箱壳体。
  图③:江西荧光磁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

  赣州稀土、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

  赣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赣州)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获国家相关部委批准,赣州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企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十二五”期间,赣州市立足市情和产业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战略定位,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业规模、质量和集聚力不断提升,产业转型释放发展活力,赣州工业正蓄势腾飞。

  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3月,重组后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促进了稀土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标志着赣州市稀土钨有色产业向高端化、集团化迈进。按照国家稀土产业的总体布局,加快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赣州市组建了全国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实现矿山、冶炼分离、综合利用等三环节全覆盖,促进了稀土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

  赣州市重点培育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食品、现代轻纺、氟盐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九大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化延伸。赣州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优势,有序推进赣州成为全国稀土开发综合利用唯一试点城市,共争取国家产业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资金3.2亿元、国家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专项资金1.6亿元,支持了52个稀土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赣州市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和项目带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先后引进玖发新能源汽车、磐固通达电动汽车、思卡多电动汽车等3家整车生产企业落户,玖发公司有11款车型进入国家推广目录,格特拉克拥有世界一流齿轮加工和变速器装配生产线,年产达到60万台,力速数控公司的五轴数控机床产品正式下线销售,填补了省内空白。

  生物制药产业异军突起。赣州市18家需新版GMP认证的医药企业中已有11家通过认证,6家可望2015年底前通过。青峰药业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开发了中药注射剂、中药口服制剂等五大类、8个系列产品,其全国独家保密品种喜炎平注射液年产量达2亿支,市场占有率位居同行业前列,新研制的抗癫痫药物拉科酰胺即将投放市场。

  县域经济快速提升

  11月2日,上犹乐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台国内技术领先的全自动化精密注塑数控机床高效运转,设备满负荷运行……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稀土强磁、变频驱动等先进技术的电机产品远销国内外。近年来,上犹县将生态区位优势“势能”转化为招商引资“动能”,将政策、资源、服务向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两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聚集,精心培植玻纤新型复合材料和数控机床两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壮大。1月至9月,两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5%、27.1%,县域经济迅速提升。

  县域经济的提升,离不开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于都县加快推进楂林工业园区、上欧工业小区、罗坳工业小区等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园区总面积从原来的533.3公顷扩大至1037.21公顷。同时,着重抓好服装服饰产业园、粮油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电商孵化园等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和升级。

  “十二五”期间,赣州市各地加快推进工业发展平台建设。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城、寻乌、崇义3县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工业园区。目前,全市已有1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包括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省级工业园,园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来自赣州市工信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预计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园区8个,较2010年增加2个。其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700亿元,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章贡经济开发区、南康经济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于都工业园区等5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200亿元。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旭光(赣州)电子有限公司是大余县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线圈、电感、磁卡磁头等电子产品全部出口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今年,该公司投入技改资金新增了7台设备、4条生产线,并自主研发了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功拿下几笔国外大额订单。

  近年来,赣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政策扶持,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建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钨和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申报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项目,“高性能稀土符合钇锆结构陶瓷产业化制备及应用技术”“低钕低镝耐高温耐腐蚀风电磁钢技术集成”等一批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与此同时,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江西青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牵手合作后,正式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填补了赣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空白。日前,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该市首家获批企业,青峰药业集团药物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勇介绍说,“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后,将有助于召集和引进全球顶尖技术人才到此进行科研交流,解决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对推动我们公司和章贡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近年来,赣州市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产业升级发展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围绕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设计体系,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仅章贡区就取得累累硕果:赣州豪鹏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合作,海欣药业则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进行新药研发和工艺改进;仰山园油茶与赣南医学院,鸿富新材料、禾盈通用零部件、中联环保与江西理工大学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群星机器人和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汽车同步器齿套感应淬火一体化机床产业化项目。”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全市工业企业承担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700多项,参与承担了一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二。

赣州工业强市蓄势待发
赣南资讯
《漫画红都》入选文化部扶持项目
客家大桥合龙
责编:孙 懿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