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发布的“1989年至2009年中国9省(区)18岁至45岁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数据显示,以上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状况呈明显下降趋势,由每天65克至73.3克下降到61.3克至70.3克。北京医院营养科主任孙明晓教授表示,健康需要做到营养均衡,而蛋白质不足是国人常见的营养问题。
孙明晓说,不同年龄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尤其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目前有4类人群为蛋白质缺乏的高危人群,即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手术期人群和部分疾病患者。
老年人:消化功能衰退,吸收能力降低、对高蛋白食物兴趣降低;以蔬菜、米面等低蛋白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慢性疾病增加机体营养消耗,低蛋白血症发病率升高、药物副作用等问题都是造成老年人蛋白质缺乏的原因。
妊娠期女性:在怀孕早中晚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但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会在怀孕和月子期间大量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更会增加妊娠性疾病和巨大儿的风险。
手术期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会加速,术后伤口愈合需要更多的高质量蛋白质,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部分疾病患者:肝病和糖尿病患者是蛋白质缺乏的高危人群。
孙明晓说,蛋白质的补充,除了够量还需要优质。优质蛋白的定义在于其中的氨基酸种类包含了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须氨基酸,需通过额外摄入补充。
孙明晓提醒说,处于疾病状态、生长发育时期、特殊生理期以及特殊年龄的人群,应到医院门诊进行正规的营养诊断,确定人体是否缺少蛋白质,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营养补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