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内部政治与社会的现实生态依旧“多元”,然而,面对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诉求以及世界经济日益加剧竞争的背景,东盟国家选择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互呼应的解决办法:“共同体”。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4日报道称,将于12月底启动的东盟共同体一直在推进已达到较高水平的关税自由化。不少观点期待在拥有6亿人口的东盟区域内,如果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实现生产过程的水平分工,将成为“世界工厂”新的发动机。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欧盟、美洲国家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东非共同体……这些区域一体化组织“小伙伴”们走在前方,亚洲也不落人后。东盟10个成员国的首脑22日在吉隆坡宣告东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盟共同体将于今年年底之前成立。而东盟与东亚三大国之间,也在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是亚洲地区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按照国际上的看法,这不仅是亚洲区域一体化的里程碑,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格局“区域化”的里程碑。
用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话说,东盟共同体宣告建成将是本地区“历史性的转折点。”而他也表示,东盟共同体的成立只是全面实现一体化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区域建设的终结。
有学者分析称,二战以来的国际政治版图中,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已经形成风潮。各个地区的超国家联合体都在寻求新的整合模式,以形成市场、资源、政策上的协作,从而加强其区域资源使用效率的极大提升,提高集体话语和发展能力与全球竞争能力。而亚太地区虽然有着丰富多元的合作机制,然而成立次区域的共同体却属首次。
东盟的整合能够为这一地区带来的集体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称,东盟建立共同体,允许各个成员之间贸易和资本自由往来,将可在该地区国家内的一系列领域形成统一的劳动市场、共同的关税区域和生产空间。
“在地区一体化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尤其是WTO多边体制发挥作用的今天,东盟共同体的成立本身是这股区域一体化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共同体的建立符合世界形势。
许利平说,虽然内部相互之间差异明显,目前看很难达到一致性,但是,东盟共同体至少对外标志着将以“一个身份、一个声音”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东亚一体化的起点。
国际秩序重要补充
虽然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干扰下,东亚的一体化进程一度陷入到阻力重重的境地,直到今天也有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依旧没能阻挡东亚选择从自身内部进一步巩固发展动力、应对国际挑战的现实考量。
如果将东盟比作一个国家,其人口将排在中国和印度之后名列世界第三。据英国杂志《经济学人》估算,到2018年东盟的出口额将上升至全球第三位,区域内生产总值(GDP)也将跃居全球第五。
日本共同社则报道称,欧盟在限制成员国的部分主权、货币和金融政策方面实现了统一,而东盟将持续摸索建立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新型合作模式。
“东盟共同体具有亚洲特色,跟欧盟具有很大差别的是,亚洲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政治体制的区域,各部分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除了经济上联合自强外,并不能够说在很多方面保持一致。”许利平说,东盟共同体强调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保持相互和谐的关系,照顾区域内部彼此各自的“舒适度”。但从全球格局上来看,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体现了对国际秩序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也体现了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所负的责任。
马来西亚总理前政治秘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东盟共同体的成立目标早就已经定下来了。东盟和欧盟最大的不同,就是并没有打算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而是在尊重各国不同的政治国情基础上‘求同存异’,这相比欧盟来说,或许具有更大的合作弹性。”
保障全球增长活力
从现实来看,东盟共同体以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为三大支柱,在经济方面扮演的“国际角色”显然是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许利平分析,当下,世界经济“向东看”是确凿的事实,原因在于东亚这里聚集了众多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体,而新兴经济体本身也是当下全球增长的“引擎”。因此,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成立一体化组织,也为全球增长活力的保持奠定了可持续的保障。“这是东盟共同体非常重要的全球意义,”他说。
外媒的观点也对此印证。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到了2020年,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4.7万亿美元,东盟也具备了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潜能。柬埔寨《NOKORWAT NEWSDAILY(每日新闻)》也刊文指出,东盟将促使共同体内的超大企业、中小及微小企业都从中获益,并继续从对话合作伙伴国、从国际机构获得金融专业资源,以促使东盟内部已达成的各项措施获得良好实施。
“整个世界的大趋势是朝着减免关税、贸易便利的方向在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顺应了世界自由贸易的潮流。”胡逸山说。
按照时间表,离东盟共同体真正建立还有10年时间。东亚显然不会浪费这宝贵的10年。东盟共同体只是第一步。面对反恐形势紧张、愈发需要区域加强合作的全球形势,亚洲对世界的区域化格局,又将祭出怎样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