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镇馆之宝

韩建安 张 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21日   第 08 版)

  唐景云钟

  唐开成石经

  汉曹全碑

  大夏石马

  唐断臂菩萨像

  新入藏北周五佛

  唐昭陵六骏

  唐景云钟

  唐景云二年(711)唐中宗敕令铸造了景云钟,悬挂在长安景龙观的钟楼上。1953年移藏西安碑林。钟上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6吨,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宏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并一直沿用至今。1963年参加世界名钟大会,受到极大关注。

  石台孝经碑

  西安碑林的标志性建筑碑亭中矗立着碑林“迎客第一碑”——《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碑是由多才多艺的唐明皇李隆基亲自为儒家经典《孝经》作序、注解并书写。此碑形制独特,装饰华丽,书法结字规整,点画腴润,充分体现了唐隶倡导者李隆基的隶书风格特征,反映了盛唐时期刚健雄深、丰厚肥劲的艺术风尚。

  唐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开成二年(837),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共12部儒家经典。共114石,228面,65余万字。是现存较早且完整的儒家文化石刻经籍,是西安碑林早期藏品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大最重的一部石质图书。

  汉曹全碑

  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碑主曹全是东汉时合阳县令,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此碑是百姓和官吏为其集资刻立,碑阴刻有捐钱人名单及捐钱数目。曹全碑书法简静平和,秀美飘逸,寓刚于柔,属汉隶中婉约风格之典范,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显赫。2004年入选《中国书法·隶书》邮票,为我国四大汉隶名碑之一。

  大夏石马

  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代匈奴人建立的国家,立国仅25年,占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大夏石马是大夏创立者赫连勃勃的儿子赫连陵墓前的石刻。石马体格雄健、造型生动,雕刻手法简练凝重,风格古朴。前足下残留“大夏真兴六年岁在甲子夏五月辛酉”等字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

  集王圣教序碑

  刻于唐咸亨三年(672),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经翻译完成后,请求皇帝为所译经文作序。《圣教序》内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太子李治作的记和玄奘写的谢表和心经。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历时24年刻成《集王圣教序碑》。传说由于内府墨迹字数有限,朝廷曾悬赏“一字千金”从民间重金征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称为“千金碑”。此碑摹刻精美,纤微克肖,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之”,成为后世学书者临习王体行书的楷模。

  唐断臂菩萨像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唐代菩萨像,作为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之作曾出访过世界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使”。雕像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石质细腻,透明柔润,线条流畅飘逸,比例恰到好处,姿态优美娴雅,婉然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秀美女性形象,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出土于唐大明宫遗址附近。可能是皇室发愿雕造的作品。

  新入藏北周五佛

  2004年5月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出土,遂入藏西安碑林,造像出土于靠近土崖边一窖穴之中。保存完整,并有彩色描绘的痕迹。五尊造像造型敦厚健壮,雕刻精美,交替使用剔底、线刻、浮雕等多种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一方佛座上勒有北周“大象二年”的铭文,为研究北周时期佛造像的断代提供了明确的标尺。

  唐昭陵六骏

  刻于唐贞观十年(636),唐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宫廷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将六匹战马形象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出来,置于昭陵北司马门祭坛两侧以示纪念,李世民亲自为每匹马写了赞诗,并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上角。

  六骏气势恢宏,形象生动传神,雕刻精美,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称其为“前无古人”。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昭陵六骏》邮票一套。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六骏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上世纪初已被盗运到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其余四件也被割裂为数块,多有残缺,令人惋惜。游人至此,每每慨叹,望六骏能早日在故土团圆。

历史文化宝库 书法艺术殿堂
镇馆之宝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