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中国古典建筑的诗情画意(旅游漫笔)

舒凌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扬州个园风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一大差别就体现在建筑上,而古典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和美学思想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

  西方建筑以石材为原料,数学几何为法则,立于自然之上,创造自己的“自然环境”。而中国道家讲究天人合一,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建筑即是自然的一部分。相比西方,我们更加敬畏自然。

  中国古人在造园之前,先作一幅幅的诗词字画,从中找到自己所要的意境,再追随着这些意境,层层设计。从一楼一阁,到一草一木,都是随着作者的心境展开。可以说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从最后要的结果开始,不停地去模仿、去接近自然。

  许多人把中国园林比喻成山水画卷,说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不断的变化,能实现“步移景异”的效果。比如宫殿、寺院、四合院等传统院落,常用串联的空间序列,即沿着一条轴线让空间院落一个接一个地逐次展开。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制造大小、疏密、开合等变化,使整个园林拥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建筑、山石、水、花木则被称为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中国园林常用堆山叠石开池理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情于景。

  古典园林的文化和要素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在当代中国衍化出许多新的园林概念,比如城市森林、城市绿地等等。

  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城市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园林”,由道路、建筑、景观组成。在合适的空间里穿插园林设计,做好城市公共绿地,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从微观上说,每个人所居住的小区、住宅都有着不同的景观环境,设计好会大幅度地提升生活的品质。

  由此可见,大到整个城市,小到一家一户,古典园林的文化和要素无处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中国古典建筑的诗情画意(旅游漫笔)
让父母放心去旅游,有盼了!(走进“旅游+”④)
纪念长征火炬传递结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
公告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