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一架小型摇控飞行器在林立的楼宇上空盘旋,在楼顶积水处喷洒出细雾,将传播登革热的元凶——白纹伊蚊杀灭;
中俄边境黑瞎子岛。一辆四轮全域地形车在草丛、灌木中穿梭,边行驶边喷药,两周过后,部队营区周边的蚊虫密度仍然不到原来的20%;
塞拉利昂弗里敦。中国抗击埃博拉移动实验室检测队驻地,一种新型吸血昆虫采样装置不间断运转,密切监测疟疾等烈性虫媒传染病风险……
主持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虫防控装备研发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媒介生物学家赵彤言。日前,相关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民健康防护又添利器。
据统计,吸血昆虫可传播多达150余种病原体,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达10亿人,死亡100万人。仅蚊类就可传播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
为防范突发、新发虫媒传染病,赵彤言带领团队经过10年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捕获效率国际先进的自动采样监测装置;研发出可对吸血昆虫进行智能分类和实时远程鉴定的DNA条形码鉴别系统、数字化图像鉴别系统;创建了吸血昆虫生态分布、危害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研制出抗药性分子检测试剂盒,与原有生物测定相比,检测时间由20天缩短为1天,所需样本减少90%,并且可以预测抗药性发展趋势。系列创新成果组成了吸血昆虫高效采样、快速鉴定、抗性监测和危害评估体系,大大提高了虫媒传染病预警和防控能力,为国防生物安全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屏障。
赵彤言还常年深入边防、海岛部队,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在野外工作,用被蚊虫千万次的叮咬换来大量第一手科研资料。经过艰辛探索,搭建了我军吸血昆虫防控技术体系:世界首创的防护织物,配合专用驱避剂,实现了单兵全时段、全方位高效防御;摩托车、全域地形车、摇控飞行器杀虫喷雾系统,构建了地面和空中相结合的立体区域控制体系。系列成果在驻北湾、黑瞎子岛等部队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边防官兵的蚊虫侵害难题。相关装备配发到全军所有疾控机构,并在我军赴非维和部队和援非抗疟医疗队中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感染几率。